SU_8胶模去除技术(word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U_8胶模去除技术(word版)

摘要:对各种去胶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电铸Ni结构去 胶试验,对强碱熔盐浴氧化、强酸氧化等经济有效的去胶方法进行了有益发展。最后介绍了SU- 8 辅助去胶技术,如辅助剥离牺牲层技术、辅助电铸结构抵抗去胶剥落的桩基形成技术。提出了一 种与多层互连电路微制造兼容的金属桩基形成技术,并采用强酸氧化去胶方法在制作有互联电路 及薄膜电极的基片上成功地集成了200 1}m厚的Ni结构。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SU-8 ;去胶;高深宽比;桩基 中图分类号:TN305. 7文献标识码:A SU-8胶是一种负性、环氧树脂型、近紫外线 (350 nm^-400 nm)光刻胶,可用电子束、X射线,尤 其是I线(365 nm)紫外光进行曝光光刻「‘],它在近 紫外光范围内光吸收度低,故整个光刻胶层所获得 的曝光量均匀一致,可得到具有垂直侧壁外形和高 深宽比的厚膜图形,常用于低成本UV-L IGA技术, 作为电铸微结构的模具;SU-8胶还具有良好的力学 性能、抗化学腐蚀性、热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能形 成结构复杂的图形,可作为微流体、微光学、生化芯 片等MEMS器件的结构材料,同时还可用于芯片封 装等领域。 基于SU- 8胶的L IGA/ UV-L IGA技术的典型工 艺为「‘一a}:基片(可含IC或其它微制造元件)清洗 —沉积种子层如Ti ,Cr/ Au等—旋涂SU- 8,单次 旋涂可达数百微米厚—前烘(65 0C,95冯—X 射线或近UV光曝光—后烘((PEB ,65 0C,85℃一 95劝—显影—硬烘坚模(150 0C^-200℃,可 竺二生1塑里黑,Cu , FeNi一磨平(可 选)—去除SU- 8胶模—去种子层。 SU-8胶是由多功能团、多分支有机环氧胶E- PON SU-8溶于有机液(CAL或环戊酮)中,并加入 少量光引发剂(三芳基硫盐)而成[2]。当曝光时,光 子被吸收,光引发剂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强酸。在 后烘((P EB)时,曝光区域在强酸的引发催化作用下, 分子发生交联(cro sslinked),并以链式增长,经扩展 就形成了交联网络;若再经硬烘焙,就形成了致密的 完全交联网络,这种交联网络不溶于有机显影液,并 能抵制膨胀。但同时,这种高度交联网络使得SU- 8 胶模很难去除,尤其在不损坏电铸金属结构及其它 微制造元件的前提下,这就大大制约了SU-8 LIGA 技术与IC或其它微制造工艺的集成制造能力,同时 对精细零部件的加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即微小狭 缝、孔洞内的光刻胶同样难以完全去除。 SU-8去胶问题是个大难题。目前的各种化学 去胶溶剂都不能溶解交联的SU-8 o SU-8胶的著名 生产商Micro Chem公司提供的去胶剂PG,只是溶胀 (swell)和剥离((lif t-off)少部分交联的SU- 8胶,不能 去除硬烘全交联的胶模「‘]。有些用户已开发了各种 各样的去胶方法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干法和 湿法)[’一}l,它们各具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且多数 去胶方法都会不同程度的损坏电铸金属结构或导致 其从基底上脱落,到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一种与集 成微制造兼容的且经济有效的去胶方法。 按去胶原理的不同,可将目前出现的SU- 8去胶 技术分为三类:机械物理去胶技术,如高压水喷、低 温冷冻/高温解冻、准分子激光消融等;干法化学去 胶技术,如高温灰化、RIE刻蚀灰化、微波等离子体 下游化学刻蚀((DC E)、发烟硝酸等;湿法化学去胶技 术,如化学溶剂剥离、强碱熔盐浴氧化、强酸氧化等。 按以上分类,本文对各种去胶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 适用场合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电铸Ni结 构的去胶试验,对强碱熔盐浴氧化、强酸氧化等比较 经济有效的去胶方法进行了有益发展。最后介绍了 辅助去胶技术,如辅助剥离牺牲层技术、辅助电铸金 属结构抵抗去胶剥落的桩基形成技术。提出了一种 与互连电路表面微制造工艺兼容的金属桩基形成技 术,并成功地进行了去胶试验。 2. 1机械、物理去胶技术 对于要求从基片上剥离的电铸金属零部件的去 胶而言,可通过高压水喷或喷珠、高温分解、液氮 (一196冯冷冻/解冻等简单、经济的机械、物理方 法去除SU- 8胶模。 由于SU- 8胶的线热胀系数((52 X10-6/冯比一 般基片、电铸金属的高得多,利用热胀系数的不匹 配,通过低温冷冻/高温解冻可方便地去除大块SU- 8胶模,且对电铸金属的性能影响不大,但对高深宽 比封闭狭槽、空洞中的小面积胶模去除仍较困难。 另外一种物理方法是利用远紫外准分子激光消 融((laser ablation)来去除SU- 8胶,其工作机理是在 高能脉冲准分子激光作用下,聚合物的某些结合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