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 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处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三角洲平原沉积的亚环境多种多样,以分流河道,分支河道)为格架,分流河道的两侧有天然堤、决口扇,而分流河道间地区常发育有沼泽、湖泊和分流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和) 褐煤沉积,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流河道微相:是河流体系河床沉积向下延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具
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但它们较中、上游
河流沉积的粒度为细,分选变好。一般底部为中—细粒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
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
理,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其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由于分流河道位置较固定,而且较直,所以曲流沙坝一般不发育。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
在平面上为长形砂体,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
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而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流河道的两旁,向河道方向一侧较陡,向外一侧较缓。
这种天然堤系由洪水期携带泥沙的洪水漫出淤积而成。天然堤在三角洲平原的上部发育较
好,但向下游方向其高度、宽度、粒度和稳固性都逐渐变小。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而
且由河道向两侧变细和变薄。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发育。水流波痕、植屑、植茎、植根
和潜穴等较常见。有时见有雨痕和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构造。
(3)决口扇微相:三角洲决口扇与河流的决口扇沉积亦很相似。但由于这种天然堤稳
定性较差,故它们较河流中下游更为发育,而且有的面积较大,可形成席状砂层。
(4)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分布最广,约占三角洲平原
面积的90%。它们具有一般沼泽所具有的特征。这种沼泽的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
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其水体性质主要为淡水或半咸水。这种沼泽中植物繁茂,均
为芦苇及其他草本植物,为一停滞的弱还原或还原环境。其岩性主要为暗色有机质泥岩、泥
炭或褐煤沉积,其中常夹洪水沉积的薄层粉砂岩。常见有块状均匀层理和水平纹理,生物扰
动作用强烈,有时见有潜穴。常含植屑、炭屑、植根、介形虫和腹足类以及菱铁矿等。
(5)淡水湖泊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之上相对低洼的蓄水体,一般面积小,水体浅,一
般2~4m。沉积物主要为暗色粘土物质,夹有泥砂透镜体。可见水平层理、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
2三角洲前缘亚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外侧至波浪基准面之间,呈环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向
海洋一侧边缘,即分流河道的前端。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最活跃的沉积中心。三角洲前缘亚
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河口沙坝、远沙坝,末梢坝)、前缘席
状砂等沉积微相。
(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陆上分流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也称水下分流河床。在向
海延伸过程中,河道加宽,深度减小,分叉增多,流速减缓,堆积速度增大。沉积物以砂、
粉砂为主,泥质极少。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并见有层内变形构
造。在垂直于流向的剖面上呈透镜状,侧向则变为细粒沉积物。
(2)水下天然堤微相:是陆上天然堤的水下延伸部分,为水下分流河道两侧的沙脊,
退潮时可部分地出露水面成为沙坪。沉积物为极细的砂和粉砂。粒度概率曲线为单段或两段
型。基本上由单一的悬浮总体组成。常具少量的粘土夹层。以流水形成的波状层理为主,局
部出现流水和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交错层理。其他尚有冲刷—充填构造、虫孔、泥球和
包卷层理等。有时可见植物碎片。
(3)分流间湾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相对凹陷的海湾地区,与海相通。当三角洲
向前推进时,在分流河道间形成一系列尖端指向陆地的楔形泥质沉积体,称为“泥楔”。故
分流间湾以粘土沉积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砂质沉积多是洪水季节河床漫溢沉积的结
果,常为粘土夹层或呈薄透镜状。具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可见浪成波痕及生物介壳和植
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在层序上,下部为前三角洲粘土沉积,向上变为富含
有机质的沼泽沉积。
(4)河口沙坝微相:也称为分流河口沙坝微相,是由于河流带来的砂泥物质在河口处
因流速降低堆积而成。其岩性主要由砂和粉砂组成,一般分选较好,质较纯净。砂层呈中层
至厚层状;发育有楔形交错层理或“S” 形前积纹理和水平纹理。其前积纹层的倾向多变,
反映水流方向的变化。偶见水流波痕和波浪波痕等层面构造。砂层中化石稀少,但有时可见
到由其他环境搬运来的介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