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金融思想史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一、黄宗羲的基本财政思想 1.他对封建土地课税制度提出了怀疑和挑战。他认为上古,土地是君给的,上之田,君养民,故征十分之一的税;自秦汉以来,田地是自己的,民之田,民自养之,故不应纳税。所以,什一税并非中正。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2.反对商税征银,主张征钱或钞 。 他认为征银是所供非所业,所业非所供,而征银使百姓倍受盘剥。 3.主张田赋征实,反对征银。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二、顾炎武的财政思想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1.他对君主专制体制提出怀疑认为君主集权,使郡县惟命是从,结果郡县无锐意进取之意,政事难成,赋税难收,如果将郡县所辖的土地归郡县所有,郡县将土地视为自己的财产,才能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赋税可收,支出可减,才能增加赋税收入。 :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2.主张节俭,这里的节俭不单从钱上考虑,而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考虑。一是节俭可以改变国民经济的贫困状态,二是节省社会产品等于增加社会产品。 3.主张降低田赋税率 4.反对国家垄断盐铁 5.反对白银为税。把白银称为害金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三、王夫之的财政思想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学者称其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是爱国主义思想家、哲学家。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一)租税思想 1.主张土地民有,否定授田分配 : 他认为上古的土地也是民有,只不过是君为其划定疆界而已,井田已是君划定的疆界,至于百亩、七十亩、五十亩,不是授、还之制,而是取民之制。 2.农商兼征,否定单一的农业税 :他认为农业税应减轻,不能只对农民征税,同时也要征商税,一来商人控制操纵车和牛、盐、铁、酒,二来商人也应尽王民之职。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3.以夫定税,否定按资征税 : 他认为贡、助、彻都是以夫定税,一夫五十亩、七十亩、百亩,不是按资产征税,后世两税法、一条鞭法等都 是以资产定税,这已容易引起土地兼并。同时主张轻赋轻役,而重役比重赋更严重,因为重役影响农业生产。他还赞同征收折色。 4.通海通商,否定禁海自困 :他主张象刘晏那样,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由国家专营,一般商品民营。对清闭关锁国政策,持反对态度,他主张应通海通商以富国裕民。所以和其禁海不如通海,他提倡开放海外贸易,换取白银,解决银荒。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5.聚散天下,统分有制 :他认为,国家财用要有聚有散,不应藏于私家(皇室)他对统治者征收赋税以为私藏提出批评。他认为有聚有散才能民富国安。聚、散有一定界限,哪些该聚,哪些该散,必须得宜而有制。如何做到得宜而有制?可从三个方面认识:一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应聚而不能散,如铸钱、盐铁;二是必须治法又治人,官吏要廉洁,同时又要有法制保证,以法制赋,以法制人,以法制吏;三是统和分(指集权与分权)要得法,只统(君主集权专制)不行,因为中国地广人众事繁,很难洞察民间疾苦,很难掌握政策的宽严,统的结果必然造成混乱,所以要分,要有统有分才能达到国家大治的目的。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6.通时通变,不能吝于出而急于纳 : 他认为治税应因地制宜,不能图近利而遗远谋,不能专注重征税以裕国课,吝于出而急于纳不行。唐玄宗时货币发行失控,恶钱充斥,物价上涨,钱轻物重。这时有二个办法可供选择,一是象王安石那样,急于征课,如果那样,就会激起民变;另一办法是象宰相宋璟那样,国库十万石粮,卖给百姓,收回货币,民得食而国得币。随后将收上来的劣币锁毁。国家虽损失了十万石粮食,但却稳定了市场。当然,这种办法只能在国库粮食充足时使用。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003 大连 *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八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 7.税制的繁简,应便民利民:他以两税法为例,两税法化繁为简,百姓不受苛扰,这是值得称赞的,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