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13《呐喊》自序(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

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13《呐喊》自序(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13《呐喊》自序(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检查回顾 (可用多媒体投影显示) 1.《呐喊》共收集鲁迅先生在 年间写的十四篇小说。《 》《 》《 》是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学过的。 2.序言,简称 ,是写在 的文章。序言有 和 两种,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的为 ;介绍作者或评论书的内容的为 。 3.以抽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寂寞、川资、格致、不名一钱、慰藉、侥幸、悬揣”等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附答案:1.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 一件小事 故乡 社戏 2.序 著作正文前的文章 自序 他序 自序 他序 3.略 二、学生展示研读成果 上一课时与自习时间同学们借助相关资料阅读和研究了课文,下面请各研究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小组选出的代表登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可随机点拨) 第一组,研究课题: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我们小组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查阅了与鲁迅身世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了解了鲁迅,理解了鲁迅的“呐喊”。 鲁迅先生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大户人家,祖父周福清才华横溢,在朝廷任内阁中书。其父周伯宜是一个秀才,母亲鲁瑞出身于官宦之家,虽没有正式上过学,但通过自修,通晓古典文学,知识丰富,性格开朗,鲁迅的成长与他母亲的影响极有关系。以“鲁迅”为笔名,据考证与其母有关。鲁迅家庭衰落的直接原因是祖父周福清考场作弊。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屡试不中,周福清想通过关系通融一下,却被告发打入死牢,周家变卖了家产,才换来周福清的一条命,周伯宜也被革掉了秀才,周家从此衰败。其父一蹶不振,1894年得重病,1897年亡故,这件事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时的鲁迅,再也不想在本地读书,走父辈之路了。他只带了八块钱到了南京,寄居在叔父家中。在叔父的激励下,1898年,他考入洋务派开办的“江南水师学堂”,但此学堂陈旧腐败,所以1899年,他又考入矿务铁路学堂。在此,他接触了物理、化学、数学、医学,接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进化论。这一切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并从家庭遭遇和封建教育思想中解脱了出来。而父病也为他道路的选择奠定了基础。1921年1月他从矿务学堂毕业,被公费派到日本留学。 在日本,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到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和理科课程,并遇到孙中山和章太炎,接受了先进思想,并坚定了学医报国的决心。后他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并碰到藤野先生。但由于幻灯事件的刺激,鲁迅先生意识到以医报国思想的幼稚,决定弃医从文。 这之后他从仙台来到东京,并投入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活动之中,发表过许多论文,翻译过许多进步作品,非常崇拜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这实际上标志着他已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但《新生》的流产,使他备感思想启蒙无望。 回国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的黑暗、混乱,使他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身居简出,以抄古碑为消遣,但却从未放弃过追求,《新青年》问世后,鲁迅先生毅然应索稿,作文呐喊。 教师:第一小组的成果展示,令我非常欣慰,同学们不仅读懂了文章,而且有所扩展、延伸。《〈呐喊〉自序》一文也正是以鲁迅思想发展的历程为序说明著书缘由的。 (多媒体展示文章结构线索) 第二小组,研究课题:鲁迅先生创作小说并结集为《呐喊》的缘由。 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到:“在中国,小说不算是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到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呐喊〉自序》一文也印证了此点。所以他创作小说始于“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更重要的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为其呐喊助阵,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 教师:第二小组的同学分析得也非常透彻。鲁迅先生创作小说的目的非常明确:慰藉猛士,唤醒民众。 板书:创作动机 慰藉猛士 唤醒民众 第三小组,研究课题:鲁迅先生陷入无边寂寞的原因何在呢?如何理解这种寂寞? 文章出现“寂寞”一词的地方达九处之多。鲁迅先生的这种“寂寞”之感是出现在弃医从文之后的。所以我们认为:作者年轻时梦想的相继破灭是他陷入无边寂寞的主要原因。鲁迅先生想通过学洋务救国,学医救国,搞文艺救国,而这些理想之梦一个一个破灭,使他陷入寂寞。因此这种寂寞并非真的无聊,更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一种“不特没有人来赞同,也还没有人来反对”的孤独,是爱国者报国无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