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华文化-诗经雷汉卿.pptVIP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诗经雷汉卿

诗经 一、《诗经》的内容 二、《诗经》的编纂 朱熹在《诗集传》:國者諸矦所封之域而風者民俗歌謡之詩也謂之風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風之動以有聲而其聲又足以動物也是以諸矦采之以貢於天子天子受之而列於樂官於以考其俗尚之美惡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舊說二南爲正風所以用之閨門郷黨邦國而化天下也十三國爲變風則亦領在樂官以時存肄備觀省而垂監戒耳合之凡十五國云 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詠、各言其情者也。 国风包括15个地区的民歌160篇,音乐上属于地方曲调。高亨《诗经今注》说:“所谓国风,就是各国的乐曲。”钱钟书:言其作用,“风”者,风谏也,风教也。言其本源,“风”者,土风也,风谣也。今语所谓地方民歌也。言其体制,风者,讽咏也,讽诵也,系乎喉舌唇吻,今语所谓口头歌唱文学也。(《管锥编》一,58页) 周南11篇。今洛阳以南到江汉一带。 召南14篇。今河南西南部及长江中上游。 《朱子语类》卷八一《诗二·周南关雎兼论二南》引程氏云:“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 關于“二南”之“南”有南化、南乐、南国、南面、乐器等说法。 邶风19篇。今河南北部及河北南部。 鄘风10篇。今河南新乡一带。 卫风10篇。今河南淇县一带。 《邶》《鄘》《卫》三国其实都是卫地,武王伐纣,三分其地:卫国都邑朝歌之北是邶,东边是鄘,南面是卫。大致包括今天河北磁县、东明、濮阳,河南的安阳、淇县、滑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 王风10篇。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风21篇。今河南新郑一带。 《朱子语类》卷八一《诗二·周南关雎兼论二南》:“郑卫皆淫奔之诗,风雨狡童皆是。”明张载《经学理窟·礼乐》:“郑卫之音,自古以为邪淫之乐,何也?盖郑卫之地滨大河,沙地土不厚,其间人自然气轻浮;其地土苦,不费耕耨,物亦能生,故其人偷脱怠惰,弛慢颓靡。其人情如此,其声音同之,故闻其乐,使人如此懈慢。” 齐风11篇。今山东北部一带。 魏风7篇。今山西西南一带。 唐风12篇。今山西太原以南至汾水流域一带。 陈风10篇。今河南淮阳、柘城和安徽亳县一带。崇尚鬼神是陈诗的特点。 秦风10篇。今陕西、甘肃东部一带。 桧风4篇。今河南密县一带。 曹风4篇。今山东山东菏泽、定陶、曹县一带。 豳风7篇。今陕西今陕西栒邑、邠县一带。 《汉书?地理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雅有《小雅》《大雅》,合称“二雅”。《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收诗105篇 。对其得名主要有三种说法: 1、雅正。《毛诗序》:“雅者,正也。由王政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2、秦地的乐歌。章炳麟《大疋小疋说》:《说文》:‘雅,楚鸟也。’雅、乌古同声……大小雅者,其初秦声乌乌。”意思是雅为秦地的曲调。 3、中原乐歌。雅即夏。雅音即夏音,周人自称夏人,二雅就是周人本土的乐歌。 4、“雅”为乐器。 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都是庙堂祭祀的乐歌。 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清阮元《研经室集·释颂》:所谓商颂、周頌、鲁颂者,若曰商之样子、周之样子、鲁之样子而已,无深义也。何以颂有样而风、雅无样也?风、雅但弦歌笙间宾主及歌者皆不必因此而为舞容。如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为颂。若元以后戏曲,歌者、舞者与乐器全动作也。风、雅则但若南宋人之歌词、弹词而已,不必鼓舞以铿锵之节也。 王国维《说周頌》:颂之所以异于风雅者,虽不可得而知,今就其著者言之,则颂之声较风、雅为缓也。何以证之?曰:风、雅有韵而颂多无韵也。凡乐诗之所以用韵者,以同部之音见时而作,足以娱人耳也。故其声促者,韵之感人也深;其声缓者,韵之感人也浅。韵之娱耳,其相去不能越十言或十五言,若越十五言以上,则有韵与无韵同。即令二句在十言以内,若以歌二十言之时歌此十言,则有韵亦与无韵同。然则风、雅所以有韵者,其声促也。颂之所以多无韵者,其声缓。 其所以不分章者亦然。······若声过缓,则虽前后相迭,听之亦与不迭同。颂之所以不分章、不迭句者当以此。 张西堂《诗经六论》也认为:“颂”是“镛”的通假字。镛是大钟,颂的演唱是用大钟伴奏的。颂的篇制短小,也少见重言迭句。而按《仪礼》所云,演奏一篇颂诗需相当长的时间,足见其音调是舒缓庄穆的。大钟音域宽厚,恰能配合颂歌舒缓的调子。 關于雅、頌,朱熹《诗集传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