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君主集权与族政策从「新清史学派」的观点考察
清初君主集權與民族政策
──從「新清史學派」的觀點考察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陳永明
1) 從柯文(Paul Cohen )到「新清史學派」(New Qing History School )
1.1)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主要清史研究範式
1.2) 柯文(Paul Cohen )的「中國中心」觀(“China-centered” approach )
1.3) 羅友枝(Evelyn Rawski )與何炳棣 (1917-2012 )的「漢化」(Sinicization )
爭論
2) 「新清史學派」的治學取向與研究成果
2.1) 以全球視角度重新審視清史問題
2.2) 強調滿洲因素及滿文史料在研習清史中的重要性
2.3) 關注清政府在中亞的拓展和經營
2.4) 「滿學四書」(the Four Books of Manchu studies )
羅友枝《清代宮廷社會史》(1998)、柯嬌燕(Pamela Crossley )《半透
明之鏡》(1999)、路康樂(Rhoads, Edward )《滿與漢》(2000 )及歐立
德(Mark C. Elliott )《滿洲之道》(2001 )
3) 「新清史學派」挑起的學術論爭
3.1) 挑戰芮瑪麗(Mary C. Wright, 1917 -1970)的「同治中興」解釋及何炳
棣的清人「漢化」論
3.2) 清帝國並非中國傳統王朝,而「清朝」也不等同「中國」
3.3) 十九世紀中葉以前,清政府的成就並不在任何西方帝國之下
1
4) 清代的君主集權
4.1) 「征服王朝」(conquest dynasties )的統治特徵
4.2) 「滿漢一家」與「首崇滿洲」
4.3) 君主集權的確立:從「兩頭政治」、「議政王大臣會議」到「軍機處」
4.4) 如何解讀「清承明制」
4.5) 滿清皇帝的多重身分:滿洲人的汗;漢人的「聖天子」;蒙古及西藏人
的護法神
4.6) 「旗人」與地方督撫的任命
5) 清政府的民族政策
5.1) 「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方針
5.2) 「國語騎射」、「滿漢分治」的滿洲政策
5.3) 「尊孔崇儒」的治漢政策與中國本部的管治
5.4) 西南改土歸流:「基層」及人類學的視角
5.5) 《中國西進》:清政府對西北的拓殖與經營
2
參考書目
美國清史研究取向論述及書目評介(以出版時間排序)
Nathan, Andrew J. Modern China, 1840 -
1972: An Introduction to Sources and
:
Research Aids. Ann Arb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73.
-
Skinner, G. W. Modern Chinese Society, 1644 1972: An Analytical Bibliography.
: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Cohen, Paul A.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American History Writing on the
R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