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人类与生物圈.doc
第五章 人类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圈
一、定义: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二、提出:1875年,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首次引进自然科学, 20世纪20年代,苏联地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再次提出,并引起注意;
三、范围: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海平面以上9KM和海平面以下10KM范围内。
生命分布的上限可达15-20公里高空,海底有机质见于10公里深处,但绝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地球陆地上和海面之下各约100米以内的范围内。
已鉴定180万个物种,2/3是昆虫。全球估计有500-5000万个物种,3/4在热带地区,尤其是热带雨林地区。
演化:
1)30亿年前,原始细菌 2)20亿年前,光合作用的蓝藻
3)16亿年前,富氧大气圈 4)12亿前年,真核细胞
5)7亿年前,多细胞生物 6)5亿年前,海洋无脊椎动物
7)4.5亿年前,生物登陆 8)2亿年前,哺乳动物
第二节 生态系统
一、提出与发展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一个相互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物与非生物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是生物圈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1859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引发了生物学的革命;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生态学( ecology) ⑶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死亡机体分解成简单化合物,释放回环境;
⑷ 无机环境:C、N、O无机物,光照、温度、气、水、土、岩石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 类型:
⑴ 水生生态系统:海洋、河流、湖泊、沼泽
⑵ 陆生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高山、冻原
3. 特征:
⑴ 开放性 ⑵ 运动性 ⑶ 自我调节性 ⑷ 相关性 ⑸ 演化性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1. 能量流动
地球上一切生命,包括人类在内所利用的能源,基本上都来自太阳辐射
⑴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储存;
⑵ 动物从植物直接或间接获取能量,以化学能形式储存;
⑶ 动、植物死后,被分解者分解,其贮存的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呼吸也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可以以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总是由集中到分散,从能量高到能量低的方向传递,传递过程中又总会有一部分无用的能放出。
十分之一定律:当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时,某一级中所储存的能量大约只有10%能够被其上一营养级所利用,其余大部分消耗在呼吸作用上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
人类的食物来源88%为植物产品,小麦和大米各占20%以上,其次为玉米、薯类、杂粮、果实、糖和菜,处于第二营养级:以家畜产品如肉、蛋、奶为食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2.物质循环
对生命有体必需的元素有24个,包括碳、氧、氮、氢、钙、硫、磷、钠、钾、氯、镁、铁、碘、铜、锰、锌、钴、铬、锡、钼、氟、硅、硒、钒,可能还有镍、溴、铝和硼。
其中,氢、碳、氮、氧、四种无元素构成动植物体的99%以上,在生命中起着关键的化学作用,被称为“关键元素”或“能量元素”。除此之外,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⑴ 碳循环: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约占生活物质总量的25%;
①基本形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CO2生成碳水化合物,其中一部分作为能量供应,为植物所消耗,植物通过呼吸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释放回大气中;
②第二种形式:碳水化合物一部分被植物消耗,另一部分被动物消耗,由食物氧化而产生CO2,又通过动物呼吸释放回到大气中。动植物死亡后,经过微生物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再释放回大气中。
③第三种形式:生物残体埋藏于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它们通过燃烧和火山活动释放出大量CO2,再被植物利用。
⑵ 氮循环
①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细菌、藻类
② 工业固氮:合成氨,以化肥形式进入生物体
③ 岩浆固氮:火山爆发
④ 大气固氮:闪电、宇宙射线电离,以雨水形式
其中,生物固氮使大气中的氮直接进入生物或有机体,进入植物体内的氮化合物与复杂的碳化物结合形成氨基酸,随后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与其它化合物共同组成植物有机体。部分氮随着食物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体死亡后,氮被微生物分解面回到土壤和大气中。
3. 信息传递
⑴ 物理信息:声、光、色
动物的叫声可以传惊慌、警告、安全、求偶等信息;光和颜色可以向昆虫和鱼类提供食物信息;
⑵ 化学信息:由生物代谢产物,尤其是分泌的各种激素组成的化学物质;例如昆虫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