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俾斯麦的大陆同盟体系
一、名词解释
1、三皇同盟
答: 三皇同盟是俾斯麦组建大陆同盟体系关键的一环在历史上共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出现于1873年,德国统一后,为了孤立法国,防止其他国家与法国结盟反对德国,试图构建三国同盟体系.1873年,俄奥签订《兴勃隆协定》,该协定规定:遇有第三国侵犯危及欧洲安全时,俄奥两国应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不久德国加入,第一次三皇同盟正式形成。这次三皇同盟的基石是俄奥保持同盟关系,除了在维持欧洲政治现状这一点存在共识外,在其他方面的想法和打算基本上是同床异梦;它只是当时欧洲大国互相牵制的一种反应而已,因而这一同盟十分脆弱。
第二次出现于1881年,史称第二次三皇同盟,俄国为了牵制阻抑英国,积极寻求德国的援助与支持,同时,基于德国对于三皇同盟的迫切。1880年,奥匈帝国在俾斯麦的威逼下,与德俄签订《三皇同盟条约》,条约规定:三国在彼此安全保障方面,应保持善意中立并努力是战争局部化。它标志着第二次三皇同盟正式形成。这次三皇同盟反映出三国利益的重合与协调,但是,历史纷争、现实利益和地缘安全等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在一两次的同盟中化为乌有,三皇同盟在其存在的短短六七年的岁月里一直伴随着深刻的分歧和猜疑。
2、《地中海协定》
答: 协定在欧洲历史总共出现过两次。俾斯麦在对待俄国问题上,一方面拉拢俄国,防防止法俄接近;另一方面则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第一次,在德国的推动下,1887年2月12日,英意签订针对法国的《第一次地中海协定》,随后,奥匈、西班牙加入。在协定中,英意约定两国维持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的现状;英国支持意大利的北非政策,意大利支持英国在埃及的政策;英国在意大利和法国冲突时可以不予以意大利援助。1887年12月12日,英奥签订《第二次地中海协定》,随后意大利加入。该协定约定三国共同维持近东现状,保护黑海海峡,确立土耳其在保加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宗主权,共同抵制俄国势力在土耳其的扩展。该协定具有明显针对俄国的性质,反映了英俄在东方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但没有规定英国明确承担的军事义务,反映了英国并不想与法德发生直接冲突。两次《地中海协定》标志俾斯麦对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
3、《再保险条约》
答: 在1887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德国为博取沙皇的好感,提议用德俄双边协定或条约代替三皇同盟条约。1887年6月18日两国签订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法国,奥匈除外),另一方应保持善意中立并尽力是战争局部化,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优势的合法性;双方约定维持巴尔干半岛的现状并重申在1881年三皇同盟条约已经同意的原则,维护俄国在黑海海峡的利益。德俄条约是德国以牺牲别人利益来迎合俄国,换取俄国在德法冲突中保持中立。从某种意义上说,1879年的德奥同盟保证了奥匈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而1887年德俄条约又保证了俄国的中立,德国获得了双保险,所以,这个条约在历史上被称为《再保险条约》
4、巴格达铁路问题
答: 巴格达铁路问题是19世纪德国扩张政策的产物也是德国”世界政策”的体现,其内容是在土耳其境内修筑一条连接欧洲,穿越小亚西亚半岛,经巴格达抵达波斯湾的铁路。
德国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租让权,不可避免的与近东有着巨大利益的英法俄三国发生冲突。其中,英德和德俄之间的较量最为激烈。德国在资金方面有求于英国,但双方在利益分歧太大,一时间难以协调。俄国却利用这一时机向土耳其施加压力,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围绕巴格达铁路问题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到1914年,德英两国直到1914年6月15日才达成妥协,并签约。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巴格达铁路问题便不了了之。
二、复习题
1、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普法战争后,德法两国的矛盾,成为导为了巩固德国统一的成果,防止德国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境地,俾斯麦处心积虑营造起“大陆联盟体系”,建立起欧洲新秩序在1878年柏林会议后的5年时间内,俾斯麦通过德奥同盟、三皇同盟、三国同盟以及德奥罗同盟、奥塞同盟,建立起一个以德国为核心,包括奥、俄、罗、塞等国在内的密如蛛网、复杂异常的联盟体系。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初步形成。俾斯麦的主要目的是孤立法国。在对待俄国问题上,俾斯麦一方面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另一方面则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通过《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俾斯麦基本上完成了对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现实政治的均势和意识形态的联盟如同两道厚厚的隔板,承受着外力所带给体系的冲击,然而承受伤害并不意味着吸收伤害,因而介于两者之间必然还有一道缓冲层,这就是体系下的欧洲大国多边协调的机制。所谓的协调机制,即藉由势力调整,领土变更使各国利益得到协调。一方面慑于昂贵的长期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欧洲大陆各王朝忙于压制本国革命而避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