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鲁迅及生活及创作道路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郁达夫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母亲鲁瑞 鲁迅,姓周,幼名樟寿,字豫才,于1898年在南京求学时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起用的笔名,“鲁”取自母姓。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凌晨辞世于上海。 鲁迅生平的几个要点 生卒年代(1881年9月—1936年10月) 主要经历: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由小康坠入困顿,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 与农村的联系(对农民问题的观察) 求学经历(接触进化论、弃医从文)) 辛亥革命中的经历(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爱国主义精神(非表面) 其一,家庭的变故使鲁迅目睹旧社会的腐败,对上层社会产生了极端的憎恶;其二,鲁迅从小 就与农民亲近,与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熟悉农民的生活,并同情他们的不幸; 其三,鲁迅从小接触民间艺术,大量阅读“非正统”的书籍,一方面使他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与社会,接受了文学的熏陶,另一方面则更激起了他对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 鲁迅的外婆家在安桥头村,他少年时经常随母到外婆家,并与安桥头的农民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先生的《社戏》一文就是以这段生活为素材写就的。 1898年,18岁 的鲁迅,到异 地去寻求新的 出路 鲁迅对辛亥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思考 首先,鲁迅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十分顽固并且狡猾,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他们的打击却软弱无力; 其次,鲁迅发现革 命党人自身缺乏革命的彻底性,革命成功后很快就腐化倒退了; 再次,鲁迅还发现革命党人不去发动群众,以致革命到来时群众对革命全无所知。 日本留学 革命民主主义者(非激进) “五四”前夕至大革命期间鲁迅在文化战线上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业绩: 第一,鲁迅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集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时代精神,卓越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第二,鲁迅积极参加对封建复古派的思想斗争,痛打新文化运动的“拦路虎”。(1919年与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1921年与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1925年与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等复古派别展开论争。20年代中期与胡适支持下的陈西滢、徐志摩、唐有壬等“现代评论派”展开论争。) 第三,在爱国群众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中,鲁迅全力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斗争,捍卫新文化统一战线思想上的纯洁性。 第四,鲁迅带领文学同仁和文学青年创办新文学杂志,组织新文学社团,扩大新文学的阵地,壮大了新文学的作家队伍。 这样一种既坚持又怀疑的一种启蒙主义态度,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非常少见的,这就是鲁迅的特点所在。 左翼文学的盟友(非盟主) 鲁迅他确实参加了左联,在30年代他确实是一个左翼的知识分子,他的左翼立场是坚定的,所以他对左联是持支持态度的。 1928年至1936年间鲁迅在文化战线上战斗业绩的几个方面: 第一,鲁迅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为“左联”的健康成长而不断对之纠偏反正; 第二,鲁迅坚持文艺战线的思想斗争,为左翼文艺的发展扫清道路; 第三,鲁迅继续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发展了“五四”文学的成果,成为左翼战斗文学的光辉典范; 第四,鲁迅还致力于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和苏俄等国家的进步文学作品,为左翼文学的发展“窃得火来”, 提供借鉴; 第五,鲁迅为壮大左翼作家队伍而继续热心扶植青年作家、艺术家; 第六,鲁迅再次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觉地加入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并为统一 战线的建立,从理论上、组织上作出贡献。 但鲁迅不是左翼的盟主 在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这一点,他和共产党有基本一致的立场。所以他认为,如果你为了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要利用我,我也可以接受。但是必须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要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也就是说他和共产党的合作是有条件的,也就是他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他对这革命所可能导致的这样一个后果,他是看得非常严重的,他是持非常尖锐的一种批判地态度的。 他理解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几万万人,几万万受压迫、受奴役的人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那么这样一个社会主义他是向往的,他是支持的。 他说如果平等搞到极端,变成平均主义的话,平等变平均主义的话,他说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鲁迅十分关心左翼青年作家的成长,他将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叶紫的《丰收》编入特意为他们创设的“奴隶丛书”,并分别为之作序。此外,鲁迅还撰写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白莽作〈孩儿塔〉序》等。 网络鲁迅—— 鲁迅研究网()) 在线鲁迅(/ntes/luxun./) 热爱鲁迅() 思想境界/鲁迅专题(/) 鲁迅——中华民族的脊梁(htt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