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发展历程宣讲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克拉玛依发展历程宣讲稿

回顾克拉玛依油田光辉历程 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很荣幸今天由我,奉妮娜,余莉三个人共同给大家宣讲最美石油城——克拉玛依。我们将从“回顾光辉历程”,“坚定发展信心”,“开创美好未来”,三个部分给大家宣讲。 首先,由我宣讲第一部分“回顾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光辉历程”。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第60个年头。 ????60年前,克拉玛依油田的成立开启了世界石油城的新纪元。作为一名石油城第三代接班人,我们不曾经历的苦难,不曾看见昨日沧桑,美孚石油公司与北洋政府签订协议,派地质师到河北、山西、陕西、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调查,行程12800公里,均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石油资源。美孚耗资270万美元,在陕北的不同地质构造上打了7口探井,均未获得工业油气流。中国东北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含油可能性。”在另一篇文章里他认为中国“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石油开发工作……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生产出大量石油。” 黑油山的原油外溢被发现后,就把克拉玛依作为重点勘探地区,1955年3月,在距黑油山东南方向5.5公里处测定了1号井的井位,(如今克拉玛依景点之一大油泡的位置)油泡照片 2张6月14日,一支由8个民族36名职工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在队长陆铭宝、副队长艾山卡日·艾拜拉木带领下,承担1号井的钻探任务。在荒芜人烟的戈壁滩上,风沙肆虐,酷暑难忍,这只队伍克服了缺水和材料不足的困难,制服了强烈的井喷,经过100多天的钻井,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出油,次日喷出大量的原油和天然气。这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他的诞生,不但对石油如饥似渴的新生共和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业血液,而且甩掉了西方的“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照片:这张照片是当时克拉玛依1#井出油的激动场景)克拉玛依当天的报纸是这样报道的:1955年10月29日,伴随着一号井的出油,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横空出世。于是,在黑油山周围,成千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大军会聚于此,一场前所未有的石油会战也就此拉开帷幕……(照片: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这个喜讯很快传到北京,毛主席当时非常高兴,号召全国支援克拉玛依,除了第一批石油师以外,又要求北京军区选调2048名转业军人到克拉玛依会战,这张照片:1956年2000多名志愿军辅建二团转业军人来克拉玛依参加油田建设,他们在到达乌鲁木齐明园时受到热烈欢迎。 又把抗美援朝的一个团和一个野战医院(现克拉玛依中心医院)照片(克拉玛依医院照片)连人带设备整体转移到克拉玛依。经过讨论会,决定在1956年再上10部钻机,钻井43口,聘请了93名苏联专家帮助建设。石油部调拨260辆汽车、塔城地区组织500头骆驼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建设。1956年采油19424吨,超额完成计划,并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国庆彩车模型游行,接受毛主席的检阅。(照片:1956年国庆,彩车模型游行) 50年代会战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奇寒,夏季,酷热,常年狂风漫卷,(照片)因为没有房屋,石油工人们只能住着自己搭建的帐篷,帐篷经常被风刮走,只好挖地窝子,地窝子是克拉玛依城市最早的建筑。照片原始的地窝子,只是挖地三尺,加盖一层梭梭柴,稍有进化的地窝子,高出地表一尺左右,设有一孔天窗,即可以透气,又可以射进日光,而第三代地窝子,则用砖砌成面墙,并有烟筒伸出。这张照片:1958年克拉玛依白碱滩最早的雏形,当年仅仅是一个矿区 地窝子遇到大风,沙子就直往里灌。从1956年8月5日开始,工人们才陆陆续续搬进了由石油职工家属们盖起的土块垒砌的平房。(照片)如果说第一代石油工人在黑油山低矮简陋的地窝子里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伟业,那么我们后几代人,则在土坯房或者红砖房里,经历了悲欢离合的人生。 (照片2张)因为没有淡水,全部用水是从60公里以外的小拐用汽车拉、骆驼驼来的淡水,每人每天只供应一脸盆水。 工人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在“一五期间共生产原油29.57万吨。“二五期间”恰逢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石油产量从166.55万吨下降到87.76万吨,当时石油职工饿着肚子,5600多人得了浮肿病,一些人患上夜盲症,“瓜菜代粮”骆驼刺搀和一点面粉仍然解决不了“饿肚子”的难题,很多职工夜里加班是勒紧裤腰带来对付辘辘饥肠。当时的石油管理局局长秦峰坚定地说:“井一定要打,资料一定要取!勒紧裤腰带,也要钻井取心”。作为克拉玛依的最高领导,秦峰当时享有特供待遇,但他却把特供的肉食让给了托儿所的孩子,自己和工人一样吃的是一样的清汤寡水,一样的“瓜菜代粮”。(这张照片就是克拉玛依第一代出生的孩子,这张照片是当时局长秦峰晚年的照片) 1958年, 193号井4月8日开钻,井深2275.73米,最高日产原油达到260吨,成为我国第一口日产超百吨的高产井。一时轰动整个石油战线,而名扬全国,被誉为“英雄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