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doc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

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解析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 夏维波 ? 一、骨质疏松症的概念? 在1994年WHO的定义中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 在2001年美国NIH对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做了修订,定义为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机体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所谓骨强度,就是骨骼的抗骨折的能力,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的总和。 骨质疏松症患者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常被称为寂静的杀手,或窃骨大盗),也有部分病人出现骨骼疼痛、体型改变以及骨折等。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WHO推荐的诊断方法为: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下图为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仪及模拟的骨密度曲线,骨密度曲线上方的蓝色代表正常范围,红色代表所测病人的骨密度。骨密度的判断与实测值及T级峰相关。 WHO制定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 正常骨量:骨密度在 -1.0SD 以内(T-score -1.0)。 骨量减少:骨密度介于 -1.0 - 2.5SD 之间(-1.0 ≥ T-score ≥ -2.5)。 骨质疏松:骨密度 -2.5SD(T-score -2.5)。 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密度 -2.5SD 合并脆性骨折。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流程? 对于骨痛、脆性骨折、身材变化的患者,临床上常视为骨质疏松症的可疑病例对其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如果结果显示骨量正常,则基本可排除骨质疏松症;但是低骨量并不等于骨质疏松,对于骨量低下,甚至T-score -2.5的患者,也不可立即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还需要认真作鉴别诊断。 总结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流程如下图: 四、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一) 骨质疏松症与其他骨病 一般来说,正常骨骼由矿物质和有机质两个部分组成,骨密度所测仅为矿物质部分。骨质疏松的病人,骨矿物质和有机质等比例的减少;而骨软化症的病人也会出现骨矿物质减少,但其有机质并不减少,甚至会增多;成骨不全的病人,由于其有机质结构的异常,导致骨矿物整体密度下降。因此,对于骨密度低下的病人,首先应排除骨软化症或成骨不全。 病例1 44岁女性,全身骨痛2年余,活动受限4月,身高变矮6cm,由164cm变为158cm,月经规律,近半年日照少,全身骨骼多处压痛,DEXA检查BMD L2-4 T-Score:-3.0, Neck T-Score:-2.7。辅助检查:血钙磷正常;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为560U/L;血沉快,达60mm/1h;血气分析,PH值较低为7.26,碳酸氢根明显减少为14mmol/L,提示病人存在代谢性的酸中毒;同时其尿PH为8.0,较高。临床考虑病人存在肾脏排酸功能异常,诊断为“肾小管酸中毒(RTA)”。追问病史,病人有口眼干燥,口腔溃疡,抗SSA(+)和抗SSB(+),唾液流率减低,泪痕试验(+)。最后确立诊断为“干燥综合症”,继发“肾小管酸中毒性骨软化症”。由此可见,对于低骨量的病人,需要排除“肾小管酸中毒”的可能。 病例2 29岁男性,骨痛3年,行走困难1年,身高变矮4cm,外院诊断“骨质疏松”多年,治疗一直无好转,病情加重。我院检查,病人有低磷血症,尿磷高、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诊断为“低磷性的骨软化症”。因此,对于低骨量病人,临床上同时需要检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并作血气分析以及肾功能检查等,以排除“骨软化症或佝髅病”。对于确诊的骨软化症或佝髅病患者,还应尽可能查找病因,作进一步诊断,以便对症治疗。 病例3 27岁女性,背部疼痛3年余,驼背8个月,G2P2,产后1年,身高变矮9cm,血钙、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检查发现患者有蓝巩膜体征,并有耳聋和骨折的家族史,确定诊断为“成骨不全”。 (二)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在排除了其他骨病以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还应除外继发性因素。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包括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胃肠营养性疾病(消化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长期制动或太空旅行、 器官移植术后和一些药物、毒物的作用等。 1、内分泌代谢疾病 最常见的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氏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泌乳素瘤、控制不良的糖尿病以及垂体功能递减等。 2、结缔组织病 几乎各种弥漫性的结缔组织病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其病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疾病本身引起的,如一些炎症因子引起的骨质疏松;另一个是由结缔组织病的治疗引起的,如使用较大剂量和长疗程的激素治疗、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 3、胃肠道疾病 骨骼的很多营养物质需要由胃肠道吸收获得,因此,胃肠道疾病也可以引起骨质疏松,比如吸收不良;另外,肝脏是一些激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