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城市生态空间体系构建与保护对策研究
武汉城市生态空间体系构建与保护对策研究2013-11-0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城市规模剧增,建设用地不断蔓延,山水生态空间不断遭受侵蚀,生态廊道被阻隔。为保护生态空间资源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武汉市基于GIS平台的城市生态适应性评价等研究,提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并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三区,制定相应的分区空间管制政策,以引导城镇空间的有序拓展。[关键词]生态空间体系空间管制政策武汉市 21世纪,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建设的潮流。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同时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已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高度。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相放,城乡空间在急剧的变化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以牺牲生态空间和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一系列问题。在国家两型社会发展战略的统领下,构建城市生态空间体系、保护生态空间资源环境,成为武汉建设生态城市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1 国际生态空间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趋势 1.1 生态空间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关于城市生态空间体系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系统而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但其所依托的生态规划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生态规划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6世纪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18世纪-19世纪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田园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和赖特的“广亩城”。 20世纪初,生态学开始与城市规划、景园设计等学科全方位融合,格迪斯等人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乡建设的研充奠定了生态规划的基础。20世己60年代后,以《赠长的极限》为代表,生态学与规划学科的融合日趋加快,麦克哈格1969年出版的著作《DESIGN WITH NATURE》更是掀起生态规划思想的热潮。此后,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对区域性城市生态空间体系的构建和保护也愈来愈受到规划人士的重视。 1.2 生态空间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从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看,伦敦、莫斯科、巴黎等一批在空间结构上与武汉有相似之处的发达城市,已率先于20世纪中后期提出了各自的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体系;而国内也有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在生态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中走在前列。归纳起来,城市生态空间体系结构主要有如下四种基本模式: (1)环城生态带模式,即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发展,生态空间体系以环状绿地为主体围绕城市,以限制城市的扩展蔓延,周边卫星城镇则与主城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典型的实例为艾伯克隆比1944年主持的大伦敦规划,以市中心为圆心,在半径48km范围内,将6700Km2的地区划分为4个同心圆,包括城市内环、郊区环带、一条宽约16km的绿化带和农村环带。中心城区的扩展受到环城绿地的限制,在绿带以外形成了功能相对独立、完善的卫星城镇。 (2)楔形生态带模式,即生态空间与城镇建设空间相互穿插,形成以楔形、带形、片状为主要形式的生态空间系统。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莫斯科的楔形绿地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莫斯科通过8条伸入市中心的带状或楔状绿带将整个城市分为8个片区,市内各公园与城市外围的森林公园连结为一个绿色网络。 (3)生态中心核模式,即城市围绕大面积绿心发展,城镇间以绿色缓冲带进行分隔。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兰斯塔德地区包括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海牙等成市,其中心由大面积的农业景观构成“绿心”,作为永久性绿地,城镇建设区与生态核之间设绿色缓冲地带,城市的多种职能分散在几个相对较小的城市中。 (4)轴向生态带模式,即生态空间以轴状模式嵌入城中,城镇空间两侧均与开敞生态空间有机联系,绿地系统能发挥较大的效能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例如,1965年的巴黎城市规划沿塞纳河两侧建了8个新城,并在河两岸形成两条平行轴线,轴线上又形成一系列短轴,这些短轴为人们提供了绿地空间和休憩场所。 1.3 生态空间体系的管控模式 (1)分级分区的生态管控。北京市2007年出《北京市限建区规划》,将北京市域划分为绝对禁建区、相对禁建区、严格限建区、一般限建区和适宜建设区,并针对不同类别的生态空间制定不同的管控政策。 (2)基本生态线的管控。深圳市于2005年制定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并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将全市陆域面积的50%划为生态控制区,该生态控制线成为国内公布的首个基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人教版分数乘法单元教学设计.doc
- 新人教版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教案.doc
-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比例线段与相似三角形.doc
- 斯瑞英语教材(终).doc
- 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与城市的机遇和挑战.docx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doc
- 新城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doc
-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教育的挑战.doc
- 新型上锁销组成培训教材.doc
-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一二三四五)新型城镇化总论(仅适合于2014年公需课).doc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附答案(达标题).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能力提升)word版.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a卷).docx
- 旅游医疗救援体系的完善与提升.docx
- 声场定位芯片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附答案【达标题】.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附完整答案(必刷).docx
- 旅游医疗救援保障游客安全的新趋势.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附答案【基础题】.docx
- 强化训练京改版数学8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