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任务书-仪征化纤煤码头
毕业设计任务书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苏州港某万吨级高桩码头工程设计
上 海 海 事 大 学
2014年1月
设 计 任 务
一、毕业设计的性质及目的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工程制图、理论分析、结构计算、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和外语阅读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工程设计过程,基本掌握设计方法,熟悉有关规范、手册和工具书的查阅与使用方法,为今后较快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二、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码头工程的部分设计,具体内容包括:码头纵横梁受力计算、纵横梁配筋计算、码头断面设计等。
码头工程毕业设计一般应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
三、毕业设计的成果
毕业设计至少应提交下列成果:
1.码头设计说明书
2.码头设计计算书
3.码头总平面布置图
4.码头纵断面图
5.码头轨道梁配筋图(含钢筋明细表)
6.梁格布置图
四、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1.毕业实习(调研、现场参观、整理资料):2014.02.24~2014.03.22
2.码头总平面布置与工艺设计:2014.03.23~2014.04.05
3.码头轨道梁设计:2014.04.06~2014.04.15
4. 码头横向排架设计:2014.04.16~2014.05.27
5.设计成果整理(撰写设计说明书、整理计算书及图纸):2014.05.28~2014.06.10
6.毕业预答辩、答辩:2014.06. 11~
说明:指导教师将在每个设计阶段末检查本阶段同学的完成情况。
设 计 基 础 资 料
一、工程概况
根据苏州港“十五”及“十一五”的发展规划,公司原煤用量及发展需求量的增加,需要对苏州港现有设计能力为120万吨的长江港区码头卸煤泊位及输煤廊道进行扩容改造,以满足仪征化纤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及发展的需要。苏州港长江港区码头位于江苏省苏州境内,长江河段北岸。根据计划,本期码头改造方案为将现有码头的原1号皮带机及廊道3跨加沉降缝部分约23米拆除,将原散货码头向下游延长58米,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卸煤泊位;新增一台8吨卸煤机,安装在新的卸煤泊位上;对输煤廊道进行扩容改造。目前最大通过能力为120万吨/年,一期改造后设计通过能力为160万吨/年。
二、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质
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设计院勘探队1980年6月“江苏苏州某港码头技术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报告”对勘探区各层土工程地质特点描述如下:
1.(al-mQ4)灰色淤泥质亚粘土及亚粘土
饱和,软塑~可塑,粉土含量较高,部分土的塑性指数Ip10。其顶部其底部含有粉土镜体及夹层。
2.Ⅱ2(al-mQ4)灰色亚砂土
饱和,松散,夹有粉细砂夹层。含云母,螺壳及半碳化植物残体。上述二层成为灰色软土层,为长江河谷地区全新世堆积物,为一层灰色细颗粒软土。以高压缩性,稳定性较差为其特点。在空间分布上,灰色软土层多为组成上粗下细的二层结构。上层(Ⅱ2)厚1.00~3.00m,下层(Ⅱ1)厚2.00~10.00m,亦有多层重复出现及水平相变,接触带附近多出现夹层或互层现象,码头部分以(Ⅱ1)土层为主。整个土层分部甚为稳定,底板标高均为在-10.00~-12.00m。
仅两部个别钻孔甚至缺失此层。
3.Ⅲ2(alQ3)灰绿色亚粘土
饱和湿,可塑~硬塑,含粉土及碳化植物残体。厚度为0.60~8.00m,底板标高6.00~-20.00m。由于个别土样的含水量(W%)偏大,压缩系数(a1-2)故此土层强度指标亦略偏差。分布趋势大致为上游至下游,自北向南,土层厚度逐渐增厚,局部出现有缺失现象。
4.Ⅲ3(alQ3)褐黄色亚粘土
饱和,硬塑,含粉土,铁锰质氧化物及碳化植物残体。不同程度地夹有灰白亚粘土,属于高岭土类。偶尔夹有下伏卵砾石蚀再堆积的硅质卵砾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为低压缩性,低灵敏度土。厚度为1.50~9.00m,底板标高为-14.00~-21.00m。此层分布较为稳定。
5.Ⅲ4(alQ)褐黄色砂土
其以中粗砂,含砾砂为主,中密,有泥质夹层。多为条带状或透镜体状分布于硬粘性土层,局部与下伏卵砾石层直接接触。厚度0.50~1.50m,标准贯入击数(N60.5)=17~36击。
6.Ⅳ(alQ1-2)含泥卵砾石层
黄色,亦见灰白色,蓝灰色等杂色。其颜色取决于粘性土胶结物。其砾石含量约为50%,乱世略少于砾石含量。磨因度良好,球度不一,均为坚硬硅质岩,不存在软弱岩成分。与粘性土和砂土混杂,为中密~密实的胶结含泥卵砾石层。泥质含量不均匀,有程团块或夹层。其上游地区的含泥量略少于下游地区。厚度为1.30~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