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神经症课件
神 经 症 历史回顾 神经症:源于希腊语‘neurotick’,Lovell最先引入英语语言中(1661) Cullen(1784):首先采用神经症这一术语来指某一疾病类别: ‘神经症包括所有那些感觉与运动异常的疾病,这类疾病的原发症状中无发热等表现,且不取决于局部器官的病变,而是神经系统一般性的疾病’《医学实践前沿》 Pinel(1801):认为神经症是一种无神经病理基础的感觉和运动异常,并提出了一种道德上的解释,或者认为交感神经功能方面的原因所子所致。 一、描述性定义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二、共同特征 没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 有自知力 现实检验能力没有损害 行为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 人格没有瓦解 起病与素质 ,人格特征和心理应激有关 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等 三、分类(CCMD-3) 43.1 恐惧症(恐怖症) 43.11 场所恐惧症 43.12 社交恐惧症 43.13 特定的恐惧症 43.2 焦虑症 43.21 惊恐障碍 43.22 广泛性焦虑 43.3 强迫症 43.4 躯体形式障碍 43.41 躯体化障碍 43.42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43.43 疑病症 43.44 躯体形式植物神经紊乱 43.5 神经衰弱 43.9 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三、分类(DSM-Ⅳ) 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怖 惊恐障碍伴有广场恐怖 广场恐怖无惊恐障碍病史 特殊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强迫性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未特定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 未分化型躯体形式障碍 转换型障碍 疼痛障碍 疑病症 躯体变形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未特定 分离型障碍 CCMD-3 神经症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1项:恐惧;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焦虑;躯体形式症状;躯体化症状;疑病症状;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令有规定。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 四、流行病学(1) 我国普通人群的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十二地区 表10-1 各类神经症患病率(‰) 我国1982年十二地区资料统计表明 不论城乡,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40-44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青少年罕见 初发年龄已20-29岁为最高 经济情况差、家庭气氛不和睦者患病率较高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 时点患病率:10%-12%(1983) 终生患病率:13.1%(瑞典,而精神病为1.7%) WHO:世界范围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占50‰-80‰ 四、流行病学(2) 比较流行病学 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或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神经症发病率、临床表现、病程转归及预后 统一诊断标准、统一调查方法下比较 我国十二省市调查:癔症,农村>城市 台湾林宗义:1.2‰(1946-1948)上升至7.8‰(1961-1963) 国内5所大学神衰调查:文理科(10%)>体育院校(0.3%)>戏剧学院(0%) 病因学 多病因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内在基础——易感素质,在不同遗传素质等生物学基础上,影响易感程度及症状的表现形式; 外在条件——社会心理刺激 内在素质因素与外在精神刺激因素呈正相关 Albee(1976,1980)认为: 发病频率=(易感素质+社会心理刺激) 应付方式+心理耐受能力+社会支持 预后不良指征 病期长:5年 起病年龄小:童年起病延续到成年 病前有人格障碍,或病后逐渐出现人格改变 临床特点: 缓慢起病,症状复杂多样 强迫性神经症和抑郁性神经症预后不良,神经衰弱较好; 临床相长期稳定而无波动 社会处境困难:失业、经济困难、教育程度低、没有任何专长、对职业不感兴趣、有违法犯罪的记录;缺乏社会性支持。 预后不良指征 家庭不和:夫妻长期感情不和,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诱发神经症或使神经症恶化的因素很难消除。 有妨碍正常活动的躯体疾病或缺陷,各种残疾。 酒精或药物依赖。 既往有其他精神障碍的历史。 发病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由于本我寻求表现的本能冲动处于潜意识领域,自我就很难意识到其冲突的真正对象因此就体验到莫名的恐惧、焦虑。所以焦虑被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是神经症最基本的核心症状。当焦虑转换为躯体症状时,则表现为癔症的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