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课古代中国经济复习课件
一、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唐朝:曲辕犁构造示意图 灌溉动力 四、重点突破 1、辨析概念: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封建经济 2、精耕细作 (1)借用牛力耕田。 (2)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汉代发明犁壁,还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代出现曲辕犁;明清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 (3)水利工程的完善和灌溉工具的发明,使人们不断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农业的高产。 (4)自耕农经济: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高投入增加亩产量,是精耕细作发展的主要动力。 3、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 (1)春秋战国以前以集体协作为主的刀耕火种阶段 (2)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开始与推广 (3)两汉汉农耕文明的扩展与初步繁荣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文明向江南的扩展,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 (5)隋唐时期农耕文明的鼎盛,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贞观之治 开元之治 (6)两宋夏金元时期农耕文明向边疆地区的扩展、商品经济活跃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7)农耕文明的高度成熟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长城 民族关系 改土归流等 古代农业小结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 农业经营方式。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四中形态 1、家庭手工业,小农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田庄手工业 地主自然经济的主要表现 1、2很少交换,基本不投放市场 3、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不用于交换,不投放市场;皇室、官家使用 4、民营手工业 投放市场,以营利为目的;明清以后逐渐为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一、国家政策之一——重农抑商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二、国家政策之二——“海禁”与“闭关锁国” 禁海闭关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明清时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表现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其缓慢发展 政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 思想文化:早期启蒙思想的出现、带有初步民主思想的文学作品 但转型未能成功 当时中西对比呈现如下情景 走进高考,实战演练 1.(2012年海南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2012年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4.(2012年福建卷)《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5.(2012年福建卷)《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6.(2012年新课标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8.(2012年新课标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