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及交往心理卫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际关系及交往心理卫生

人际关系及交往的心理卫生 李占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 从一个公式谈起 一个公式:B=S/(SS+E) B:行为 S:压力 SS:社会支持 E:自我强度 教育只重视KQ,忽视EQ 健康指标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与健康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身体健康的益处颇多 在心脏病发作时,不容易猝死;更容易恢复功能。 乳腺癌的妇女,亲朋好友多的妇女的死亡率低。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和偏食等问题更少。 积极的社会生活还对心理健康有益 对治疗抑郁症更有效 寻死和自杀的想法少(2000名老人,费城)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能使人更长寿 死亡率低20%(哈佛大学 中老年人 10年的跟踪)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所构成的心理形态上的相互关系。即人们彼此之间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的差距及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等心理状态。 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等联系过程。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相对静态的;人际交往是动态的,通过人际交往形成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成分及种类 要素:自我、他人、情境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不同的人际关系所包含成分的比例不同。 种类: 血缘型、亲缘型、地缘型、业缘型 合作型、竞争型、合作竞争型、竞争合作型 积极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 感情型、志趣型、利益型 亲昵型、私人型、社交型、公共外交型 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衡量 交往水平: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同交往水平成正比 交往的主动性 交往的频率 交往中的情绪体验 互酬水平: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同互酬水平成正比 物质方面:礼品是人情的纽带 精神方面:感情上的支持 劳务方面: 包容水平: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同包容水平成正比 容纳:能容人之短,不嫉妒人之长。 谅解:互谅互让。 评价水平:相互评价,符合实际、体现真诚。 人际交往的规律 趋同规律:人们在交往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趋同的倾向 年龄相近: 经历相似:“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情趣相投:“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态度相近: 互补规律:心理需求上的互补,经济利益上的互惠 回报规律:人际交往的平衡倾向 积极型回报:知恩图报 消极型回报:报复(即时报复和伺机报复;理智性报复和非理智性报复) 影响人际交往的个人因素(1)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总和 自我概念的构成 心理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内容: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社会自我 自我概念的特性 社会性、阶段性、能动性、主观性 自我概念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在选择交往对象时起定向作用 在选择交往方式时起暗示作用 在寻求交往水平时起调节作用 影响人际交往的个人因素(2)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情绪影响人际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恶人眼里出东施” 情绪影响人际行为:随时随地发挥着独特的调节作用 选择作用:“任人唯亲” 强化作用:正强化、负强化 影响人际交往的个人因素(3) 个性: 逊顺型:朝向他人 超越型:对抗他人 疏离型:疏离他人 趋附型:趋附他人 个体美因素 美貌:在人际交往中有特殊的魅力 美言:“美言一句三冬暖” 美行:“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 美名:名望具有不可估量的吸引力、感召力。“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态及矫正(1) 自卑感 成因: 自我认知的盲目性 掌握信息的有限性 思想方法的片面性 纠正方法 合理化比较法:综合比较+机遇 正视自己的不足——悦纳自己 肯定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 尝试性渐进法:会面—一般应酬—深谈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态及矫正(2) 自私心和嫉妒心 自私是私有制的产物,但以不侵犯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度 “势利小人”、“过河拆桥” 嫉妒:‘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的特性:指向性、时空性、排他性、隐含性、反复性 纠正嫉妒方法: 嫉妒者:目标转移法(承认差距)、自我反省法(分析、努力)、避强就弱法。 被嫉妒者:拉大距离法、缩小距离法、有意示弱法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态及矫正(3) 性格内向与性情怪癖 常见的怪癖 干涉癖:‘meddler’、“好管闲事” 强迫癖:‘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犟脾气:‘顶牛’ 孤独癖:孤芳自赏,“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态及矫正(4) 角色固着与角色冲突 角色固着:固守一种角色,损害自己的人缘。 角色冲突:同一角色内,不同人的要求和期望的差异所致。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态及矫正(5) 偏见 成因 第一印象造成的定势效应 因果归属产生的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推论过程中的以偏概全效应 投射作用造成的情绪效应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