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来社会实践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凤来社会实践报告

音乐学院毕业生社会实践报告 专 业:   舞蹈学   班 级:  2008级本科班  姓 名:   王凤来   学 号:  200805820117 关于土家族清江舞的调研报告 舞蹈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都说,跳舞是修身养性,锻炼好身材,保持健康的最好运动方式之一,乘着大这个,我决定想要舞. 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舞是恩施的民族舞蹈,而因为民族和谐汉化的关系,80年代出生的我们,并不是完全生活在纯土家族文化里,对于民族的舞蹈歌曲接收的并不多,大学以前的我们都在为考学而努力着,没有多余的精力学习民族文化,现在毕业了,有了较多的课余时间,学习自己民族的文化,把民族的文化带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让所有人都了解我们恩施,我们的民族,未尝不是件利于社会的事.而学习清江舞,在使自己得到锻炼的同时,从舞蹈里了解自己民族的风俗文化,更是一中精神的升华. 清江舞由土家摆手舞、喜花鼓、肉连响、撒尔荷、苗舞5个舞种组合而成,集体育健身和文艺表演于一体,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而我学习的清江舞又称为广场舞,是更细的分为六套动作,而所用的含义与前四个舞种是一致,苗舞却没有涉及. 刚开始,以为清江舞相对于现在的热舞,交谊舞会特别容易学,没想到第一套动作就把我给难住了.这一套动作以摆手舞为主. 摆手舞在土家人聚居的武陵山区极为盛行。来凤的土家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内外享盛誉。摆手舞用土家话叫“舍巴”.歌随舞生,舞随歌名。《后汉书》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晋书乐志》认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是离不开武器的,故为古代一种战舞。巴人跟随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秦末刘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明嘉靖年间,土司兵抗击倭寇,大跳摆手舞,乘倭寇不备,大败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这种战舞逐渐演变成土家祭祀活动,各土司辖地纷纷建摆手堂。清代《永顺府志》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 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舞时,男女齐集摆手堂前的土坝,击鼓鸣锣摆手。其特点是摆同边手,躬腰屈膝,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表演内容有“拖野鸡尾巴”、“跳蛤蟆”、“木鹰闪翅”、“犀牛望月”等狩猎动作和 “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包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等生产生活动作。因为我们是暑期班,所以学简单的前后摆手和小摆手的插秧、割谷、织补 传统摆手歌是中国古代土家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但因其样式呆板,唱词长,用土家语演唱,加之“文革”期间的破坏,造成传统摆手歌失传。流传下来的现代摆手歌因其样式灵活、随意性强而越来越受土家族人喜爱。现代摆手歌有七言四句和七言五句、八句等多种格式,既灵活自由,又音韵和谐,谐音双关,比喻起兴,富于联想。代表作有《哭嫁歌》等,与土家族的婚嫁和劳动生活密切融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正是--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也嗬。我们学习摆手舞所用的歌是如今比较传唱的龙船调,也是老师经过筛选的,节奏比较容易被现代人掌握而土家族还有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称为摆手堂,摆手堂也同时用于祭祀祖先.土家族摆手舞的流传地域十分宽广,在《永顺府志》等清代志书中,均对摆手堂有详细记载。每到春节过后,土家群众不分男女老幼,身穿节日盛装,聚集摆手堂前,在梯玛或掌坛师的引导下,“男女相携,翩跹进退”,跳起缠绵的摆手舞,唱起欢快的摆手歌,表演各种艺术节目。也有少数地方在农历三月或五月举行,故又称“三月堂”或“五月堂”。有个别地方还在农历二月社日举行,称为“社巴巴”。而在我们建始,虽然不是盛行之地,每逢春节,大家也会一起在广场跳起摆手舞.迎接新年的到来 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片区土家山寨的舍米湖摆手堂,是土家族最古老最大最完整的舞堂。每年新春佳节,舍米湖寨内热闹非凡,人们披红戴绿,男女老少齐聚摆手堂,场内松树上张灯结彩,群众围绕松树跳舞,鸣锣击鼓,通宵达旦。 有诗中形容:五代兵残铜柱冷,百蛮风古洞民多,而今野庙年年赛,里巷犹传摆手歌。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则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 近几年来,来凤县大打土家民俗旅游牌,启动了舍米湖民俗村的建设,目前已完成摆手堂的修复、公路黑色化、民居改造、院落石板道的铺设和旅游文化接待中心建设等各项工作,一支专业摆手舞队伍正由此堂走出,活跃在鄂、湘、渝三省边区。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土家文化.来凤县还成立了一支原生态摆手舞队,让这一舞蹈艺术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去年10月,该队表演的摆手舞《舍巴、舍巴》一举荣获第一届湖北舞蹈“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