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史2-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及南宋诗歌
江西诗派与黄庭坚、陈师道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lei)、晁(chao)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在他的影响下(北宋末至南宋初)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诗却并不走苏轼一路。如果说,苏轼才气横溢,挥洒自如,举重若轻,触处生春,乃非人力所致,那么黄庭坚就是倾才情、学力为诗,是更为典型的学者之诗,此即宋诗的核心内涵所在。 词与秦观齐名,然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一)黄庭坚的诗歌理论 1、主张创新 “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 2、强调广泛学习,转益多师。 “点铁成金”法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诗文中应该多采用古人的言语和现成说法,但不能照搬剽窃,而是在广泛学习、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巧妙化用,使陈言生出新意,犹如点铁成金。 这种化故为新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由来已久,如晋朝陆机《文赋》中提出:“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源于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化故为新的好例子。黄庭坚对“点铁成金”的进一步强调,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诗歌创作手法,以至于后人把它当作江西诗派的典型诗论 “山谷《雪》诗云‘明知不是剪刀催’,本宋之问诗,云:‘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山谷‘百年中半夜分去,一岁无多春再来’,全用乐天两句:‘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山谷‘试说宣城乐,停杯且试听’,取退之‘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南宋曾季貍 《艇斋诗话》) 夺胎换骨法 “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 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 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挟骨法,窥入(亦作“规摹”)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引山谷语) 所谓“夺胎换骨”,就是不必去以有限的才能追摹诗歌中那无穷的意境,只须把古人诗意稍加改造,用在自己诗中就行了。有时可不改变其意思,只改变其语言,这叫“换骨”;有时可揣摹其意思而把它描绘出来,叫“夺胎。 黄庭坚的这套诗歌理论得到了元佑以来诗人的广泛认同,但是,金代王若虚《滹南诗话》却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这是后来攻击宋诗、丑诋江西派的人常引的观点。 (二)黄庭坚诗歌特色 1、用典多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 2、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 黄庭坚在诗歌上不肯蹈袭前人,力求在格律、节奏、意境、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等各方面都自创一格。 诗歌格律形成已久,已成定规,黄庭坚则有意多用拗体,打破定规。五七言诗的节奏也已形成传统,但他却用读来拗口的节奏,例如《题竹石牧牛》中的“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3、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黄庭坚公开主张诗歌可以“打诨” ,因此,他将诗的娱乐特性发挥到很高的水平。在这一点上,与苏轼很接近。 4、兀傲生新、瘦硬峭拔的风格。黄庭坚晚年论诗常说:“不烦绳削而自合”、“平淡而山高水深”。诗学观更接近了陶渊明。这期间的诗作,兀傲之气尚存,但瘦硬奇险的锋芒为平淡、清新、流畅所代替。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市奉贤区2014学年高三化学一模试卷及答案(2015届).doc
- 上海六年级思品第六课倡导文明行为.ppt
- 上海市宝山区2015届高三一模英语及答案.doc
- 上海市崇明县2015年初三期末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9课_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精品课件.ppt
- 上海市普陀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doc
- 上海市普陀区2012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调研数学试卷.doc
- 上海市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期末质量抽测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 上海市徐汇区2014届高三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_徐汇、松江、金山).doc
-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2015届高三二模英语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