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雍正时期中俄外交仪交涉
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
※
雍正時期中俄外交禮儀交涉
陳 維 新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
一、前言
雍正六年(1725),俄國女皇凱薩琳一世(Catherine Ⅰ,1725-1727 年在位)為擴展貿
易利益及解決邊境糾紛問題,以慶賀雍正皇帝登基為由,派出全權大臣薩瓦(Sava
Valadislavich )率團前往中國。而當時準噶爾部動亂的棘手問題,正困擾著雍正皇帝。
為讓俄國不介入大清國對準噶爾部(Zungaria )的軍事行動,雍正皇帝擬與俄國談判解
決邊界問題及訂定條約來約束俄國,所以對俄國欲遣使來華表示樂觀其成。
由於兩國的外交儀禮體制不同,大清國將薩瓦視為「朝貢使臣」,要求薩瓦遵照大
清國儀禮體制行事,薩瓦認為貶抑俄國尊嚴拒絕遵循,因而發生外交禮儀爭議。
另外雍正七年(1729 ),大清國派使臣托時、德新前往俄國慶賀俄皇登基,並向俄
國借道前往土爾扈特部族(Turgut )居住地。中國第一次派正式的使節團前往俄國,在
清代官修史書上,卻看不到任何的記載,對於此段史實,部分學者曾撰文探討,但說法
不一。本文擬引用相關檔案史料,說明薩瓦在中國發生的外交禮儀爭議,以及托時等人
與俄國交涉有關覲見俄皇外交禮儀問題,筆者擬作簡單扼要的說明。
二、中俄兩國外交儀禮概述
從順治皇帝至康熙皇帝期間,俄國派遣使臣率團前來北京約計有八團,來華時間雖
不同,但都遇到同一個問題即是「外交禮儀」爭議。因為地理環境、文化等背景因素不
同,必然在兩國交往過程當中會發生爭議與衝突,中俄兩國外交禮儀爭議,主要是在俄
國使臣覲見清朝皇帝的禮儀程序、呈遞國書、國書書寫方式、呈遞禮物方式等問題上,
部分使臣因不願遵照清朝外交禮儀體制行事,引起清朝皇帝不悅,而被遣送回國(如附
錄一)。所以,探討雍正時期中俄兩國的外交禮儀交涉之前,需對中俄兩國外交儀禮體
制,作一簡單的介紹。
(一)「封貢體制」概念簡述
※ 本文為初稿,尚待修正,請勿引用。
1
雍正時期中俄外交禮儀交涉
依照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國是居於世界的中央,視周圍四方的外族人為 「蠻夷」,
「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這種思想與觀念影響歷代的皇帝與其臣民。甚至
到了清朝,此種「天朝上國」居於世界中心的觀念意識,依然是根深柢固。
清朝政府是以自我為中心,按照遠近親疏、地理位置等,制定一套確認周邊屬國藩
部與外國在大清帝國體系的等級與其名分、尊卑地位的體制。在此體制中,大清帝國的
皇帝是處於至尊的帝位,而一切外國則都成了大清帝國的「屬國」,不僅是周邊的小國,
即便是單純為通商的國家,派遣使臣前來商議貿易問題,也被清朝政府認為是「純心向
化」,專為「朝貢」而來。中國皇帝既為天下之共主,統馭萬國,因此須負起「頒中華
正朔,宣敷文教,俾天下生靈,旁達於無外」1 ,以及撫治華夷,一視同仁,各保境土,
協和萬邦的責任。而此種傳統的文化觀念也是「封貢體制」概念的中心思想。
自清朝進關入主中原後,在對外關係的處理上,基本上是承襲中國歷代各朝
的各種禮儀制度,而清朝政府也參酌這些禮儀制度加以因革損益,創建了一套繁
瑣對外關係儀禮定制。基本上,大清帝國與周邊屬國藩部間的關係上,約有下列
的規定,屬國與藩部必須遵循這些規定。
1. 冊封
清朝檔案史料記載冊封規定
學者張啟雄在論述「封貢體制」時提到:中國既與周邊諸王國聯合構成「中
華帝國」,並與周邊諸王國個別締結宗藩關係,為凸顯其宗藩間的君臣上下關係,
於是創出獨特的階層性的封貢體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