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经济学 第十二章 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广义税制设计及其经济效应 ——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讲授人:谢京华 狭义的税制设计——法定税收制度 广义的税制设计——即期和远期税收制度 本章结构: 一、公债制度的渊源——以英国为例 二、公债的定义、种类、功能 三、公债的发行、偿还、负担 四、公债市场 一、公债制度的渊源——以英国为例 近代初期西欧各国政府开支大幅度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战争的频繁发生、战争期限的延长和战争费用的迅速增加。由于这种战争消耗大,花钱多,所以每一方都迫切需要“更多的钱”。 但是当时西欧各国却没有一个现存的体制能够使税入相应增加以应付新的高水平的开支。此外,在战争时期,国家不仅需要更多的钱,而且需要立刻将钱筹集起来。增加赋税,使之与支出水平相等,这个办法即使行得通,也无法解燃眉之急。 如何使国家的预算最终保持平衡,这是欧洲“新型君主国”所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西欧诸国为此进行了无数次尝试,但很少取得成功。 英国也是如此,自都铎时代以来,历代国王、政府都常常被不时之需所困,为尽快地筹措到急需的金钱而苦恼。 例如,好大喜功的亨利八世空怀重振先祖往昔风采的雄图大志,先后数次遣兵欧陆远征,耗资巨大,但却无功而返。为了筹集空前浩大的军费,他被迫出售刚刚从修道院手中没收来的庞大教产。 伊利莎白女王执政期间,节俭度日,力图维持财政平衡,但其晚年因同西班牙作战欠下一笔巨债。 斯图亚特王朝早期的两位君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因在财政上更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与国会争斗不已,结果酿成全面统治的危机。 西欧诸国在税赋之外,为筹措金钱开辟了许多途径,如以国家税赋为抵押的短期贷款、拍卖国有土地、卖官鬻爵、以“年金”形式的长期贷款等等,但这些举措并不能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原因大致有二个方面。 一是公共开支特别是经费的需求增长太快; 二是国家的信用度太低,一方面拼命借贷,另一方面为了还债就开增新税,增加民众的税收负担;若仍不敷需求就不惜宣布国家财政“破产”,拒付和延付贷款从而酿成社会紊乱。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除了税收制度之外,还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借贷制度,两个制度合二为一方能成为完整的近代国家财政体系。这种借贷制度的成功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要有相当有效率的借贷机构,一个是要在金融市场维持政府的‘信用’。 欧洲的大多数强国盛极一时,快速走向衰败,就是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借贷制度,为国家提供长期稳定的财政资源。 近代第一个霸主西班牙之所以衰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找到一种合理的理财之法,结果承负了一笔相当于10年至15年的税入的巨债,每年需付的利息就大大超过了政府年总收入的一半。 继之而起的法国也是长期陷于巨额债务之中,难以自拔。只有17世纪60—70年代,柯尔贝尔大力改革,大幅削减开支,减少征税,开办借贷银行,使法国国家预算出现了难得的盈余。 然而好景不长,柯尔贝尔1683年死后,路易十八便废弃了柯氏的改革措施,回到了“那种可以随他自己的意愿偿还,而不是由放债人决定何时抽回资金的贷款”的老路,结果法国国家负债累累,在金融市场上的信誉也大为下降,最终使其称霸欧洲的宏图全然落空。 与上述两国相对应,荷兰的情况则截然不同。“荷兰政府不仅可以以更低的利息借钱,而且可以借到更多的钱,”从而使荷兰在西班牙、法国和英国这类大国抗争时毫不畏惧。 其原因在于荷兰政府在借钱、贷款以及发行短期公债和债券方面完全按照商业运行方式运行,绝少拖欠违约,从而使荷兰的公共信贷享有完全的信任。。 有无有效的公共借贷制度,在政府筹集资金应对公共危机时,公众的态度是绝然相反的。 没有建立起市场信用的公债发行困难,成本高,筹集的资金规模小,国民普遍反对。 而建立起市场信用的公债发行顺利,成本低,筹集的资金规模大,国民认购踊跃。 例如:1655年,荷兰议会设立了一笔“偿债基金”,专门偿还公债和债券,但却不受投资者欢迎,因为“含泪收回本金的那些人却不知如何处置这笔钱,不知道如何为这笔钱再找到一个如此安全,容易生息的去处。” 英国政府在近代初期与西、法两国相似,长期寻找不到一种合适、合理的理财方法。?? 例如“英国在1688年前就借公债,但都是短期借款,利息很高。付息不按期,还本更不准时,有时需借新债还旧债。总之,国家的信誉不佳。 而在1688年革命以后,英国建立起了一种复杂的公共借贷制度以应付大大增长的政府开支。荷兰这个当时在经济上是欧洲最先进的国家,为英国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 的模式。 1693年,英国政府与国会首次确立了采用政府长期借贷的原则。1694年4月,政府以8%的利率发行120万英镑的公债,并将认购者组成了一个被称为“英格兰银行董事公司”(即英格兰银行)的??股份公司。结果大获成功,在11天内公债就全部被认购一空。它的第一份认股人名单是由国王和王后领衔。 尽管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