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中附院脑病内科诊疗方案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脑病内科
二零一一年五月修订
目 录
出血性中风…………………………………………………3
缺血性中风…………………………………………………15
失眠…………………………………………………………18
抑郁…………………………………………………………21
痿病…………………………………………………………24
痴呆…………………………………………………………29
出血性中风
中西医病名: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由于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引起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中风,亦称为卒中。其中血溢脑脉之外者为出血性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梗死。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现,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诊断标准(1996颁布)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制定。
1、临床特点
(1)多在动态下急性起病;
(2)突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等;
(2)影像学检查:
头颅 CT 扫描: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值为75~80Hu;在血肿被吸收后显示为低密度影。
(3)腰穿检查: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在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 CT 扫描者,可进行腰穿检查协助诊断。
3、高血压性脑出血
(1)50岁以上者多见;
(2)有高血压病史;
(3)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壳核、丘脑、小脑和脑桥;
(4)无外伤、淀粉样血管病等脑出血证据。
三、治疗方案
(一)基础治疗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第一版)推荐的脑出血的治疗要求实施。
(二)中医治疗
发病后第1个月
治法: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填精补髓。
方药:脑出血Ⅰ号
水蛭5g 虻虫5g 生大黄(后下)10g 生蒲黄(包煎)15g
瓜蒌20g 三七10g 石菖蒲15g 龟板胶(烊化)10g
加减:
便溏:去生大黄;
痰热重:加胆星10g、黄芩10g;
痰湿重:去瓜蒌,加茯苓30g、半夏10g、陈皮20g;
肢体痉挛:加土虫 10g、伸筋草20g;
肝阳上亢:加天麻10g、钩藤30g、菊花30g、夏枯草30g;
阴虚风动:加生地20g、玄参20g、女贞子15g;
发病后第2~3个月
治法:破血化瘀,填精补髓。
方药:脑出血Ⅱ号
酒大黄5g 桃仁15g 烫水蛭6g 白薇20g
虻虫5g 川芎15g 石菖蒲25g 郁金15g
生蒲黄15g 豨莶草30g 龟板胶(烊化)10g
加减:
气虚:加黄芪20g;
阴虚:加山萸肉15g。
发病后第3~6个月
治法:活血化瘀,填精补髓
方药:脑出血Ⅲ号
赤芍15g 川芎10g 蒲黄15g 粉葛20g
槐花5g 地龙10g 红花15g 豨莶草20g
三七15g 龟板胶(烊化)10g
加减:
气虚:加黄芪20g;
阴虚:加山萸肉15g。
3.常见并发症的治疗
(1)呃逆:止呃汤(炒刀豆10g,青皮10g,枳壳10g,旋覆花10g,半夏10g,鲜姜10g,枇杷叶10g,莱菔子10g)
(2)呕血便血: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白及或云南白药0.25~0.5g,一日四次口服。
(3)神昏:安宫牛黄丸半丸,日2次口服。
(4)手足肿胀:中风消肿复肢液(鸡血藤、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伸筋草、红花50g、土虫15,以75%医用酒精2000ml浸泡10天后涂擦患肢。)
治疗大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滋补肝肾。
针灸处方:
中脏腑
选穴:百会、内关、水沟、十二井穴、合谷、太冲。
方法: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3~5/周。
水沟、十二井穴可采用点刺放血。
中经络
主穴:头针―顶中线、顶旁线、顶斜一线、顶斜二线
体针―肩髃、臂臑、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风市、血海、足三里、丰隆、绝谷、解溪、太冲
配穴:口眼歪斜—颊车、地仓、攒竹、颧廖、承浆
语言/言语障碍—头针:语言一区、二区、三区
舌针:聚泉、金津、玉液
体针:百会、风池(双侧)、翳风(双侧)、完骨、天柱、哑门、廉泉、夹廉泉(双侧)、内关(双侧)、通里(双侧)
小便失禁―百会、关元、水道(双侧)、内关、神门
足内翻―丘墟、照海
方法: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3~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