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应用
试论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应用“陌生化”可以激发兴趣,诱发联想,使带有审美目的的感觉过程尽量延长,其在写作上的应用已愈加成熟。本文概述了“陌生化”理论的相关要点,并从若干个角度,结合相关例子,探讨了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的应用策略与效果。
写作是件让人愉快又感觉到美好的事情,它不仅可以张扬一个人的个性,也能因别出心裁的内容、深厚的思想带给他人快乐、深思。而表达作者内心的工具就是言辞,写作讲究言辞的优美和修饰,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所以好的文章,在别样的思想外最吸引人的就是言辞的生动。这就像千篇一律的白开水和花样迭出的饮料,人们更愿意饮用哪一种?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但千篇一律、空洞苍白恰恰是现今初中作文中的常见现象。在当今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写作也要不走寻常路。因此,文学界备受关注的“陌生化”理论被引入了初中作文的写作训练和指导中,它在写作构思和词语修饰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诱发出中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对词语、句子的提炼和创新能力,让初中作文有了一个展现无穷魅力的可能。
一、关于“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何谓“陌生化”?根据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多篇文章中论述的“陌生化”,就是让人们在认知到事物的同时,利用艺术的技巧使人们对其产生陌生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使带有审美目的的感觉过程尽量延长。
“陌生化”是传统的、司空见惯的反面。中学生利用“陌生化”这件工具,抛开固有的思维枷锁,用只属于自己的言辞将独属于自身的思想画卷展现在他人面前,让人对周遭熟悉到麻木的平常事物能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悟。
二、“陌生化”在写作语言修饰上的应用
独特的写作构思就像饮料中的营养,而让营养能够不受抗拒地被人接纳,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加上花样迭出的味道。在作文中,这个味道就是言辞。言辞的优美和别出心裁能让同样的构思产生不一样的味道,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初中作文中如果能让作文的语言表现出“陌生化”,自然能占尽先机,为今后要面对的考场作文掌握一大利器。
(一)词语上的“陌生化”
1.词序错位
在词语上运用“陌生化”最简单的就是词语的顺序错位。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可以将正常的词语顺序有意地进行前后颠倒、打乱,在强调某一点的同时避免词语使用上的平淡无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孙犁的《荷花淀》中,妻子看着吞吞吐吐的丈夫说:“怎么了,你?”将正常的主谓调换后,将妻子对丈夫的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2.反常搭配
第一,主谓反常搭配,举例如下:
(1)“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上。”
作为主语的“鸟声”与作为谓语的“沾在睫毛”就属于反常搭配。
(2)“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
作为主语的”蛙声”和作为谓语的“长势良好”这种反常搭配将丰收喜悦闲适的意境表达得清新宜人、耐人寻味。
(3)“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非常简洁。”
“简洁”一般用于形容语言,这里却用来形容面部特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奇特贴切得让人叫绝。
第二,动宾反常搭配,举例如下:
“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梦想,好像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不会赔本。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
这两句中,作为动词的“纺”、“透支”和与其搭配的“疲惫的歌”、“快乐”都属于反常搭配,让整个句子显得新颖别致,看后印象深刻。
3.名词和动词搭配上的陌生化
将写人与写物的动词互换。这种陌生化搭配就是采用比拟的修辞方式,运用得当的话,往往能出奇制胜。例如:
“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生气,冷冷地坐着。”
“并列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
在这两句中,“馒头包子”与“坐”的搭配,”山峰”与“戴”的搭配,都是将用在人的词用在物上,赋予了原本没有生命的、静止的物以生命力,让整个句子充满生气,显得活泼。
除此之外,在遣词造句中要带有弹性、要婉转,凸显出中国语言的优美、深厚,在看到的同时就产生一种美妙的感觉。例如,“父亲是标准的干嚎,两只眼睛又枯又呆,光打雷不下雨,这种干嚎比湿哭更动人,无数的看殡百姓都被父亲感动了。”中“干嚎”就是指大声地哭喊而没有落泪,在词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但在旧民俗中,来凭吊和守灵的时候,是讲究越大声地哭喊越好的,这表现出生者对死者的眷恋,不忍离去。而被作者创造出的“湿哭”却是完全与之相反,简单而又有趣,读来就有一种默默流泪,不声不响的感觉,这就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