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中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欣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文化中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欣赏

不同文化中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欣赏世界各地都有说不尽的关于月亮的诗文和民间传说。月亮永远是人类欢欣时分享快乐的伴侣,也是忧愁时诉说痛苦的对象。但是,不同文化却对月亮有不同的描述,他们对月亮的欣赏角度和欣赏方式也往往是各不相同的。在中国文化中,月亮首先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孤独的象征。千百年前,一个美丽的少女,吃了长生不死的灵药,她感到身轻如羽毛,一直飞升到月亮之中。在那里,她永远美丽年轻,陪伴她的只有玉兔贺吴刚。玉兔永远重复着捣药的动作,年轻力壮的吴刚则被罚砍树,砍断了又重新长上,年复一年,永无休止。总之,时间消逝了,不再有发展,空间也固定了,不再有变化。然而这个名叫嫦娥的少女却并不快乐,她非常寂寞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中国诗歌中,月亮总是被作为永恒和孤独的象征,而与人世的烦扰和生命的短暂相映照。李白最著名的一首《把酒问月》诗是这样写的: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今天的人不可能看到古时的月亮,相对于宇宙来说,人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然而月亮却因为它的永恒,可以照耀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们。千百年来,人类对于这一“人生短暂和宇宙永恒”的矛盾完全无能为力。但是我们读李白的诗时,会想起在不同时间和我们共存于同一个月亮之下的李白,正如李白写诗时会想起也曾和他一样赏月的、在他之前的古人。正是这种无法解除的、共同的苦恼和无奈,通过月亮这一永恒的中介,将“前不见”的“古人”和“后不见”的“来者”联结在一起,使他们产生了超越时间的沟通和共鸣,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永恒。李白终其一生总是把他对永恒的追求和月亮联系在一起。他的另一首诗《月下独酌》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深夜绝对的孤独中,他只有永恒的月亮河自己的影子作伴。虽然三者之间也曾有过快乐的交会,但那只是短暂的瞬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所向往的是永远超越人间之情,和他所钟爱的月亮相会于遥远的星空银河之上,即这首诗的结尾所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传说李白死于“江中捞月”。他于醉中跃进江里,想要拥抱明月,他为明月献出生命,也就回归于永恒。日本文学也有大量关于月亮的描写,但日本人好像很少把月亮看做超越和永恒的象征,相反,他们往往倾向于把月亮看做和自己一样的、亲密的伴侣,有时甚至把月亮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而对它充满爱怜。例如13世纪的道远禅师(1200—1253)曾经写道:“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有“月亮诗人”之美称的明惠上人(1173—1232)写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特别是那首带有一个长虚的和歌《冬月相伴随》最能说明这一点。《序》是这样写的:元仁元年(1224)十二月十二日晚,天阴月暗,我进花宫殿坐禅,乃至夜半,禅毕,我自峰房回到下房,月亮从云缝间露出,月光洒满雪地。山谷里传来阵阵狼嚎,但因有月亮陪伴,我丝毫不觉害怕。我进下房,后复出,月亮又躲进云中,等到听见夜半中设鼓声,重登峰房时,月亮又拨云而出,送我上路。当我来到峰顶,步入禅堂时,月亮又躲入云中,似要隐藏到对面山峰后,莫非月亮有意暗中与我做伴?步入峰顶禅堂时,但见月儿斜隐山头。这时,他写了两句诗:“山头月落我随前,夜夜愿陪尔共眠。”接着,他又写道:“禅毕偶尔睁眼,但见残月余晖映入窗前。我在暗处观赏,心境清澈,仿佛与月光浑然相融。”最后,他写出最为脍炙人口的两句诗:心境无翳光灿灿,明月疑我是蟾光。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中,引录了这首诗,并分析说:“这首诗是坦率、纯真、忠实地向月亮倾吐衷肠的31个字韵,与其说他是所谓“与月为伴”,莫如说他是“与月为亲”,亲密到把看月的我变为月,被我看的月变为我,而没入大自然之中,同大自然融为一体。所以残月才会把黎明前坐在昏暗的禅堂里思索参禅的我那种“清澈心境”的光误以为是月亮本身的光了。”川端康成还指出,这首和歌是明惠进入山上的禅堂,思索着宗教、哲学的心和月亮之间,微妙地相互呼应,交织一起而吟咏出来的,它是“对大自然,也是对人间的一种温暖、深邃、体贴入微的歌颂,是对日本人亲切慈祥的内心的赞美”。明惠的诗和川端康成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与李白的诗完全不同的观赏月亮的视角和意境。希腊神话中的月神塞勒涅也是一位美丽的女神。她身长翅膀,头戴金冠每天乘着由一对白马牵引的闪闪发光的月车,在天空奔驰,最后,隐没在俄刻阿诺斯河里。在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笔下,塞勒涅是一个美丽的少女,手执火炬,身后伴随着群星。月神爱上了美少年恩底弥翁,恩底弥翁是一个生命短暂的凡人,因为塞勒涅爱他,神就使他青春永驻,但他必须长睡不醒。月神每天乘车从天空经过,来到她的情人熟睡的山洞,和这个甜睡中的美少年接吻一次。神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