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懂春天怎能感知人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能读懂春天怎能感知人生

不能读懂春天,怎能感知人生 刘启会 人是一种确凿的生命存在,但人并不是与生俱来地就有生命感的。人的婴儿期完全趋从于生理的需求,甚至无法与外在的环境相区分,而这正是很多动物的明显特征。与外在的环境相区分,与同伴相区分,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人才慢慢地发展起自我的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是人独有的明确标识,借此,人才能利用和改造环境,才建立其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于是人就成为这世界上最为生动的生命存在。 人类的这种发展未必出于什么高尚的动机,只是出于作为生物存在和发展的本能需要。使人类脱离动物性,逐渐产生高尚的追求是因为人对自我生命的感知而对世界与自我关系的认识。人只有跨越了对自我生存需要的满足,进而体验生命的脆弱与伟大、虚幻与意义,从而致力于精神世界的建造,人才拥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有了思想,人才开始尝试发现人生的意义,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当在动物面前摆放可口的食物时,每种动物都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人也不例外。人的动物性首先表现在对更好地生存的欲望和自身生物性需求的满足。贪性、惰性和任性就是对动物性的很好概括。毋庸置疑,屈从于人的动物性的人还处于人的低级阶段,并且由于心智发育的不健全,也是的很多人一直处于自我欲望的追求和满足的低级阶段。达到这一阶段往往是一种极为生物化的过程,而要跨越这一阶段则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开启心智,更能体现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化的过程。 超越了生存的需要不为动物属性所支配的人,把视野转向自身,窥察内在精神的活动,并把复杂的世界与自己建立起联系而丰盈自我的精神。“流水似无意,落花若有情”,自立的人又再一次在精神上与世界相融合,用外在的花开花落、日沉月升映照内在精神成长,所以才有了花开花落总关情的生命感动,才有了春雨入夜的欣喜,才有了落叶心惊的不安,才有了“独立小桥风满袖”的落寞,才有了“独坐黄昏人悄悄”的寂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人对自我的认识是关联与人对外在世界的感知的,读不懂世界,就悟不透人生。临风欲举、登高而悲,物质世界就是以这种极为浪漫的方式参入了人类精神的创造。 寒暑更迭、春华秋实,五彩缤纷的世界辉映着生命的光彩。“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万木葱绿、草长莺飞,“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是春天的丽日阳光在你心田播撒了欢乐,让你动情地在绵绵春草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还是春风恼人撩动你的愁绪,让你愁肠百结,叹息着“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呢?朱自清的散文《春》是初中语文必学的经典篇章,昨天我到初一班观摩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老师在导入新课环节,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进入《春》的教学情境中,做了大量的引导和铺陈。用黑板两侧书写的张海迪的名言(即便折断了翅膀,心也要飞翔)和唐朝诗人郎士元的诗《听邻家吹笙》(凤吹笙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觅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做引子,把学生引入春天的意境中,以借此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欢欣、愉悦。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巧妙构思,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对春天描述最美的段落,并陈说美在何处?为什么美?而问题也恰恰出现在这里,学生们对文中曼妙的意象描写、辞彩风流,以及文章描绘的生动画面和传递的美好感情竟无动于衷、不以为美。这说明,尽管我们同学历冬复历夏,但对外在世界的繁花凋零、生机涌动竟然没有切身的感受,学生们的生活尽管衣食无忧,但太过平淡,缺乏姿彩了。对自然缺乏体验和感受也正是他们读不懂《春》这篇文章的根本原因,于是我们可以想见,他们如何由此而产生生命的感动,进而了悟生命的意义?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真切地参与到生活的细节,并细致地观察体味,怎能获得心灵的滋养?如果我们的学生对书中精美的文字缺乏必要的敏感,领略大义,又怎么能促进心智的成长?生活是学习的基础,读书是成长的前提。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也即是这个意思吧! 不能读懂春天,怎能感知人生?又怎能明晓人生的意义,树立人生的目标呢?我们又怎能指望他们学业上的精进呢?落叶漫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能发现事物似不相及中与自己的关联,这正是思想成长的必然路径。 因为发现了自我与世界的联系,又能思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能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保持内在的清醒。这是人具有行动力的前提,要实现现实到理想的跨越,内在的清醒认识与外在的不懈努力是极为必要的。正如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所说:“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在多长的时间里,以及怎样的层次上他能甘于寂寞,无须得到他人的理解。能够毕生忍受孤独的人,能够在孤独中决定永恒之意义的人,距离孩提时代以及代表人的动物性的社会最远”。 人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孤独地学习和思索中逐渐体现人格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的,从而远离动物性的存在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