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探究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54-2 一、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有些是由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有些是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也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如果将数学问题改编为实际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便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例:已知a,b,m∈R且ab,求证:ab≤a+mb+m. 如果直接去证,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且这个结论容易记错。不妨将其改编为下述简单个而有趣的实际问题: (1)a克糖放到水中得到b克糖水,浓度(质量分数)是多少? (2)在糖水中又增加了m克糖,此时浓度又是多少? (3)糖水变甜了还是变淡了? 引入有趣味性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得到了题目的多种不同证法与抽象数学意义的理解。而且利用“糖水加糖甜更甜” “两杯一样多但不一样甜的糖水混合,则糖水的甜度介于两者之间”这一通俗的常识,轻易记住了这一结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之中有情景,情景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文化,可以揭示数学科学中的人文精神,激发数学创新的原动力。这是新课标的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故事和数学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 执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教师创设了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谁比较大?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高中数学教学情境。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数学组教师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例如在上高二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通过 “正方体截面”课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它的截面还会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很难画得准确,更何况有谁能让黑板上的二次曲线连续变化呢?又有谁能一给出离心率就马上显示相应的二次曲线呢? 数学组教师用《几何画板》设计 “离心率与圆锥曲线的形状”“向量基本定理”课件, 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四、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 改变题目条件,创设变式问题情境。变式问题多且有层次性,入手相对较易,坡度适中,排列有序,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不仅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登高”的成功感,而且体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求函数y=2-sinx2-cosx的值域。 这是学生熟悉的一个问题。通常有以下方法:①万能公式;②斜率公式;③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其中法①运算较繁,法②思路巧妙,只有法③是通法通解。如果思维认识到此为止,只能达到通法的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