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镇71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doc

新桥镇71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桥镇71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

新桥镇71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5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68-01 【摘要】目的:探讨我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丹阳市2002~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防治监测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2~2004年共上报流行性出血热病人71例,年发病率为2.81/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呈高度分散性,多见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青壮年。结论?采取疫苗接种、灭鼠和环境整理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流行。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预防 控制 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1月到2004年1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71例,男51例,女21例,其中18~30岁7例占9.86%,30~60岁58例占81.69%,60岁以上6例占8.45%。周围村庄59例占83.10%,城区12例占16.90%。以上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均检测IgM抗体阳性,符合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58例均有发热,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全身中毒症状; 46例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9例出现嗜睡、烦躁,40例在颜面、颈、胸出现“三红征”,26例出现酒醉貌,15例出现低血压,12例有高血压。25例出现少尿,8例2天无尿,9例出现尿毒症。 1.3 辅助检查:56例均有白细胞不同程度的升高, 52例均有血小板减少,最低为13.6*109/L;58例有尿蛋白;38例隐血;34例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10例心肌酶升高;出现低血钾者25例,高血钾3例,低血钠20例;低血氯11例,HCO3-低于正常34例;心电图有不同程度ST-T改变16例。 1.4 并发症:肝功损害34例,心肌损害10例,肺水肿1例,支原体肺炎2例,心力衰竭1例,急性胰腺炎1例,胃出血2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休克2例,高血压1例。 1.5 误诊病种:上呼吸道感染10例,立克次体感染6例,肾小球肾炎2例,急性胃肠炎2例,血小板减少症2例。 2 治疗和预后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仍以合理的液体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法,预防低血容量休克、保护肾脏、促进利尿,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把好三关(休克、少尿及出血关)对减轻病情、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71例患者一经确诊,我院立即实行“三早一就”的治疗原则。卧床休息,予抗病毒、保肾、补液、支持、对症等综合调理,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积极治疗并发症。71例患者66例治愈,1例留有高血压后遗症,3例转上级医院(随诊均治愈),1例死亡。治愈者最短10天,最长28天。 2.1 一般治疗: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对呕吐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液、电解质溶液,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2.2 液体疗法: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 2.3 补液以平衡盐液为主,同时注意热量摄取。部分患者发热后期中毒症状重,有恶心、呕吐,应依照病情调整酸碱平衡。在发热后期,尿量减至1000ml/d以下时,更应注意补液治疗,并注意出入量平衡和血压改变。 2.4 皮质激素疗法:中毒症状重时,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若高热持续不退,尤其是发热、低血压期重叠者可适当加大剂量。 2.5 止血抗凝疗法: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用止血敏、安络血及白药,但早期应避免用抗纤溶药物。 3 流行病学 3.1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大鼠属、田鼠)、仓鼠和小鼠。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3.2 传播途径: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接触感染、呼吸道传播、消化道感染、垂直传播等 4 流行特征 全年散发,野鼠型发病高峰多在秋季,从10月到次年1月。家鼠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从3月到6月。其季节性表现为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与人的活动接触有关。 5 预防措施 5.1 灭鼠、防鼠是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