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锡市1317例围产儿死亡原因研究
无锡市1317例围产儿死亡原因研究【摘要】目的:了解我市5年来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汇总、分析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上报的相关统计报表和个案卡。结果:近5年来,我市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分别占68.49%、6.30%、25.21%;围产儿死亡死因前3位分别为畸形、脐带因素和胎盘因素。结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 ; 死亡原因 ;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71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63-01
我市产科围产儿死亡率在全国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市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如何加强流动孕产妇管理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无锡市围产儿死亡情况,提出干预措施,特对无锡市2006年-2010年1317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无锡市2006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分娩总数283262,围产儿死亡1317例,死亡率4.65‰,其中死胎902例(68.49%),死产83例(6.30%),早期新生儿死亡332例(25.21%)。
1.2 方法
1.2.1 汇总、分析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上报的相关统计报表和个案卡等,并对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核实,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1.2.2围产儿死亡诊断标准:按我国国内采用的统一标准: 从妊娠28周--产后1周的胎、婴儿死亡 (即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1000g,或身高达到35cm)。根据死亡发生的时间分为: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
1.2.3 围产儿死亡原因诊断标准:以死亡评审的诊断为主,死因分类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2 结果
2.1围产儿死亡率变化(见表1):
2006-2010年无锡市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为5.53‰,2010年下降至3.90‰;城区死胎、死产率(分别为4.10‰、0.41‰)明显高于农村(分别为2.77‰、0.24‰),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则农村(1.42‰)明显高于城区(0.63‰)。
表1 无锡市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变化
2.2 围产儿死因分析(见表2):围产儿死亡中,前5位死因分别为畸形331例、脐带因素223例、胎盘因素122例、早产低体重儿106例、胎儿宫内窘迫74例,分别占围产儿死亡的25.13%、16.93%、9.26%、8.05%、5.62%。城市和农村从围产儿死因上比较,死因第一、二位都是畸形和脐带因素,第三、四、五位死因城市为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而农村为早产低体重、胎盘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可见在农村早产低体重引起的围产儿死亡所占比例较大。
表2 无锡市2006-2010年围产儿前5位死因表
2.3 致死胎因素分析(见表3):902例死胎中,前5位死因分别是畸形222例(24.61%)、脐带因素205例(22.73%)、胎盘因素91例(10.09%)、胎儿宫内窘迫42例(4.66%)、妊娠合并其他疾病19例(2.11%)。
表3 无锡市2006-2010年死胎前5位死因表
2.4 致早期新生儿死亡因素分析(见表4):围产儿死亡中,早期新生儿死亡共332例,主要为畸形、早产低体重以及新生儿窒息等致死。
表4 无锡市2006-20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前5位死因表
2.5 致死产因素分析。死产83例,主要为畸形、宫内感染、脐带因素等致死。
2.6 围产儿死亡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2.6.1 1317例死亡围产儿中,男性683例,女性621例,性别不明13例,男:女为110:100。
2.6.2 1317例死亡围产儿中,孕周小于37周者695例,占52.77%; 出生体重<2500g的681例,占51.71%。
2.6.3 1317例死亡围产儿中,外地流动人口687例,占52.16%。
3 讨论
针对上述情况,为更好地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今后的妇幼保健工作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3.1加强围产保健管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尤其是基层单位,应加大围产期保健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做好定期产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工作,按照要求逐级转诊,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3.2 完善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畸形致死仍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进一步提高产前筛查率和筛查质量,不具备筛查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