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毒隐翅虫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doc

梭毒隐翅虫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梭毒隐翅虫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

梭毒隐翅虫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摘要:采用氯仿为溶剂超声辅助提取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的脂溶性成分, 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共检出92种脂溶性成分,并鉴定出其中的48种, 可鉴定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之和达到83.41%,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Z)—13—二十二酰胺(12.79%)、二十四烷(9.13%)、二十八烷(8.76%)、油酸乙酯(8.06%)、(Z)—9—十八烯酰胺(5.57%)。 关键词: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9—4366—03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隶属于毒隐翅虫属(Paederus),该属已知种类超过250种[1], 产自世界各地,已报道的毒隐翅虫有21种[2]。毒隐翅虫体内含有强烈接触毒物,呈强酸性[3],触及皮肤可导致皮炎,出现痒红肿痛、水疱,可阻止细胞有丝分裂,抑制鼠类的癌肿瘤,已成为一种试验性抗菌素[4]。隐翅虫含毒素虽危害人体皮肤,但在医学上又发现隐翅虫毒素可以毒攻毒,既能迅速破坏组织,又能迅速完整地使其复原,从而治疗人体皮肤多种疾病。在《中药大辞典》中药名为花蚁虫,能解毒、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癣疮。 毒隐翅虫的毒液化学成分复杂,除以上3种毒素外,还含有醛类、醌类、萜类等物质[4,5]。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毒隐翅虫中毒液所含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贵州产的梭毒隐翅虫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测定其相对含量,为贵州毒隐翅虫的利用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于2009年8月购自贵州罗甸;氯仿为分析纯。 1.2 仪器 KQ—500DE数控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gilent 6890—597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AL204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1.3 脂溶性成分提取 梭毒隐翅虫干燥后粉碎,过60目筛。取毒隐翅虫粉末约1 g置于250 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00 mL氯仿溶液,超声辅助提取30 min,提取结束后静置,用氯仿补足减失的重量,混匀。将氯仿提取物过滤,取滤液1 mL采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置于专用样品瓶中,待GC/MS测定。另取滤液10 mL置于干净的表面皿中,挥干氯仿至恒重,减除表面皿重量得氯仿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含量为0.6 mg/mL, 由此计算毒隐翅虫干燥虫体中脂溶性成分含量为60 mg/g。 1.4 GC—MS分析 色谱条件:HP—5MS(5%苯取代甲基硅酮)色谱柱(30 m×0.25 mm ×0.25 μm);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70 ℃,以8 ℃/min升至180 ℃,再以1 ℃/min升至200 ℃,以2 ℃/min升至250 ℃保持5 min;汽化室温度260 ℃;载气为高纯He,流速1 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 质谱条件: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150 ℃;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70 eV;溶剂延迟4 min;质量扫描范围30~500 amu。 2 结果与分析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对初始阈值≥13.60,初始峰宽≥0.08的化合物峰进行积分并鉴定,用美国Wiley、NIST05两种数据库的质谱数据进行计算机检索比对,并进行人工图谱解析得出化合物结构。结果共有92个化合物得到积分,其中48个成分得到鉴定,其相对质量分数之和占总数的83.41%,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鉴定结果见表1。未鉴定成分中未见含量较高成分。 从图1可以看出,梭毒隐翅虫脂溶性成分中含有大量的各式化合物,可检出的成分达92个,在动物体内存在如此种类众多的脂溶性成分比较少见。从表1中可以看出,梭毒隐翅虫脂溶性成分中有48种化合物得以鉴定,其结构大致可以分为4类:①脂肪烃类,包括烷、烯、炔,特别是直链烷烃较多,且成系列;②酰胺类,含有多种脂肪酰胺类化合物,说明氮元素含量高;③酯;④醛与酮。这4类占可鉴定成分中的绝大多数,脂肪烃类物质有13种,其中二十四烷含量高达9.13%;酰胺类物质有6种,包括含量最高的(Z)—13—二十二酰胺(12.79%)以及(Z)—9—十八烯酰胺(5.57%);酯类物质8种;醛与酮10种。 酰胺类化合物是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大量文献表明脂肪酰胺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脂肪酰胺类物质作为内源性生物活性脂质参与生物体的多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