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家匠心企业的逆袭
我们欣赏匠心企业,但往往是在他们成名崛起之后,他们成名之前的创业艰辛和状态却鲜有人关心。刚刚成功上市的威龙葡萄酒,正处在爆发前的耕耘阶段。
初春的胶东半岛乍暖还寒,大地荒芜,并非出游的好时节。
《商界》记者一行人等,从全国百强县山东省龙口市出发,驱车一个小时到达西南市郊一片两个杭州西湖大小的水域。这里四面环山,水清无云,当地人称为王屋水库。后来,威龙股份在此地建起葡萄酒庄园,水库又有了新的名字:龙湖。
2016年5月,威龙股份主板上市,成为葡萄酒行业内第6家上市公司。
在行业内,人们对威龙葡萄酒的评价历来是严重割裂的。
一种说法是威龙“不行”。市场份额虽已位列第三位,但营销投入不足,品牌只在华东地区强势。另一种说法则是威龙“很行”。全产业链布局,对原材料高度把控,使得其有机葡萄酒凭借质量硬是“喝”出一块市场。
“行”与“不行”,实则代表两种价值观:拼酒还是拼广告。
从2012年开始,三公经费受限导致酒业江湖巨震,国产葡萄酒品牌集体进入困苦时期。然而,威龙在其中仍能保持市场增长。有酒业行尊认为,威龙投入到产品中近20年的匠心终于得到回报。
那么,在这家拥有中国最大有机葡萄种植规模的红酒企业背后,又埋藏着怎样的艰辛创业故事?
实、重、傻
在一间狭小、紧凑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威龙股份董事长王珍海。他半开玩笑地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间办公室还是很时髦的。
威龙营销总监姜常慧一直跟着王珍海干,很了解董事长的脾气:公司修缮了更好的办公大楼,可是怎么劝他都不去。
如果说创始人的性情决定了企业的风骨,那么威龙从骨子里透着王珍海的实诚。
威龙原是一家县办企业,1992年经营困难,已经发不出工资。王珍海挺身而出,拿自己的钱给工人发工资,后来接管、改制了企业。
当时,国产葡萄酒不重视包装,千篇一律使用同一种瓶型、牛皮纸进行包装,形象很土。虽然经费很紧张,本分的王珍海还是非常尊重知识产权,抠出5万元从国外厂商那里买来酒瓶的外观专利,用彩色箱子、精致瓶型来包装葡萄酒。此举引爆市场,挽救了企业。
其他品牌纷纷效仿威龙,但威龙的注意力却由外转内。王珍海提出,所谓差异化竞争就是产品品质,威龙要做有机的葡萄种植,直接从上游掌控原料。
这一决定至关重要。
国内葡萄酒品牌的原料主要靠“收葡萄”,涉及很多问题:1.无法控制种植户使用化肥,病虫害主要靠化学防治;2.重视产量却忽视质量;3.忽视采后管理,有损果品质量……“收葡萄”可能有一千种坏处,但成本低。当“收葡萄”不够产能消化,大品牌还会进口或收购国内的葡萄原酒,勾兑后就卖。
显然,王珍海的选择很“实”,商业模式也很“重”。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威龙就开始在龙湖地区发展庄园。
超过5 000公顷范围内的山、水、林、田、路均经过综合整治。具体模式为“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与会员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享受工资+分红+保险。
很长一段时间,行业人士都不理解威龙屈身甘做“葡萄老农”的做法。酒行业毛利高企,有钱去做广告包赚不赔,何苦背负如此沉重的资产。王珍海对此却无比虔诚,他一遍遍动员下属:品质、品质,没有品质品牌免谈。
但是,威龙人发现并不是投入了资金、人力、物力后,就能顺利地种出有机葡萄。山东地区常年受到农业化、工业化洗礼,环境受到污染,并非最合适的地方。
2000年,王珍海带着外国专家,开始在中国广袤的北方地区寻找适合的有机葡萄种植基地。起初人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怎知找起来却频频受挫,因为这块风水宝地既要求有丰富的水源,又不能降水太多导致葡萄病变,满足如此自相矛盾要求的地方实在难寻。
可王珍海不信这个邪,他一找竟然就找了三年多时间,终于在甘肃境内、河西走廊古凉州的腾格里沙漠边上找到一处未经开发、适合种植有机葡萄的处女地。
但是,当地人听说威龙要来做庄园,却认为山东人是“傻”掉了。
沙地变宝地
王珍海找到的这块地方,降水量极低,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又没有环境污染。但同时该地植被稀疏,风沙肆虐,随时都有被沙漠侵蚀的风险。
为此,威龙在开荒过程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投入,仅重型机械作业就动用了8万辆次,其他小型机械作业更是不计其数,花费3年时间才在不毛之地上落成庄园。
须知,葡萄种植在5~7年内是见不到收益的,威龙人为此还要付出漫长的守护和等待。
在行业内,也有一些品牌收购庄园,但主要是成熟庄园,规模也比较小。“庄园”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只是“做样子”,配合营销上大做文章。
但王珍海做庄园是货真价实,坐飞机去甘肃犹如打的般勤快。有一次,王珍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