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皮肤病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皮肤病学

动物性皮肤病讲稿皮肤猪囊虫病皮肤猪囊虫病(cysticercosis cutis)又名皮肤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 cutis),是由猪肉绦虫的幼虫─猪囊虫(亦称猪囊尾蚴)寄生于皮下组织所引起的皮肤病。常因吃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猪囊尾蚴寄生猪肉或吞食附有孕节或虫卵的蔬菜及瓜果而致病。【诊断】1.有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含有猪囊尾蚴寄生的猪肉或蔬菜、瓜果史。2.可触及皮下或肌肉内有黄豆至核桃大或更大的圆形、椭圆形无痛性结节,质地坚硬而有弹性,与皮肤不粘连。损害可成批出现。多见于躯干、四肢。3. 根据囊肿侵害的部位而出现相应症状,如侵犯脑部则出现癫痫、视力障碍等相应症状、体征。4. 活体组织检查可找见猪囊虫。【鉴别诊断】1.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皮疹与表皮粘连,触诊柔软,无波动感,可挤出豆渣样物质。2. 神经纤维瘤:囊性结节突出皮面,柔软,触之有囊腔感,皮肤上常有咖啡斑与雀斑样改变,【治疗】1. 皮肤囊肿数目不多时,可手术切除。2. 南瓜子、槟榔各60~80g,早晨空腹时服南瓜子,1h后服槟榔煎剂,半小时后再服20~30g硫酸镁。3. 氯硝柳胺(灭绦灵),空腹口服1g,隔一小时后再服1g。【预后】侵犯脑部,可引起死亡。蛲虫病蛲虫病是由一种小型肠道线虫,即人蛲虫引起的疾病。其感染方式以自身感染为多见。【诊断】1.肛门瘙痒:为最常见的症状。因夜间奇痒可影响睡眠。2.搔抓可致皮肤损伤或继发感染,亦可因长期的刺激而导致肛门湿疹化。3.可于肛周找到白线头样的蛲虫或以透明胶纸粘贴肛周检出虫卵。【治疗】甲苯咪唑,0.1~0.2g,每日二次,连用3~4天。还可用扑蛲灵,驱蛲净,丙硫咪啶等口服。血吸虫尾蚴皮炎该病为人在耕作或放牧牛、鸭以及生产劳动时接触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所致。【诊断】1.瘙痒:接触疫水后15~30分钟,于四肢发生皮肤瘙痒。2.皮疹:接触疫水部位发生绿豆大小的水肿性红色丘疹或丘疱疹,中央有一小瘀点,散在或密集分布,局部剧痒,夜间尤甚,常抓破或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3.病程:病程为1~2个月以上。【治疗】治疗原则为:止痒、抗炎及防止继发感染。1.抗组织胺药:扑尔敏,4mg,每日3~4次。2.局部外用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曲安舒松膏等。3.继发感染时,可外用及口服抗生素制剂。钩虫皮炎钩虫皮炎(uncinarial dermatitis,hookworm dermatitis)俗称土痒(ground itch),土痒疹,粪触脚,粪毒。是由钩虫幼虫侵入皮肤而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为一过性的皮肤损害。钩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土壤中孵化成具有感染力的感染期蚴,若钻入皮肤则引起钩虫皮炎。【诊断】1. 夏季或初秋湿热季节,手足接触粪便污染的水或泥土后,于接触部位发生红色斑疹、水肿性小丘疹,亦见匐行疹。2.自觉症状为奇痒或烧灼感。3. 皮疹多发生于手背、指间、足背、足缘、趾间及踝部。4. 出现皮疹4~5周后可在患者粪便中查到钩虫卵。【鉴别诊断】1. 疥疮:常有疥疮接触史,皮疹多分布于皮肤薄嫩皱褶部位,如指缝、下腹、外阴及股内侧,隧道末端常可查到疥虫或疥虫卵。2. 手足癣:多发于掌跖及指(趾)间,为脱屑及小水泡、小丘疹,真菌检查常呈阳性。【治疗】1. 局部治疗以止痒、抗炎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抗生素软膏等。2. 粪便中查到虫卵,则驱虫治疗。如甲苯咪唑,0.1~0.2g,每日2次,连用3~4天。匐行疹匐行疹(creeping eruption)又称皮肤游走性幼虫病(cutaneous larva migrans),由非人型钩虫或线虫的幼虫感染移行于皮内所引起的曲折的线形损害。猫钩虫与狗钩虫的幼虫是本病的主要病原体,寄生于各种野生动物体内的钩蚴或绦虫蚴以及感染人的钩虫偶可致本病。【诊断】1. 患者有接触泥土或吃生肉的历史。2. 在受侵皮肤上发生一条(偶可多发)略隆起皮面鲜红或暗红色线状损害,呈直线或蜿蜒向前延伸。伴有瘙痒。3.损害尖端可用针挑出或病理切片中发现线虫的幼虫。【鉴别诊断】疥疮:参见钩虫皮炎。【治疗】1. 用氯乙烷或液氮喷射皮疹前端,可将幼虫杀死。2. 噻苯达唑(Thiabendazole)25~50mg(kg.d),分2~3次口服,连服7~10天。旋毛虫病旋毛虫病(trichinosis)为旋毛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进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生肉或未煮熟的猪肉而感染本病。【诊断】1. 近期有进食未煮熟的猪肉或野生兽肉史。2. 感染后约一周可出现斑丘疹、风团、紫癜、水疱以及眼睑浮肿等症状。3. 重症患者出现肌炎表现(以腓肠肌最明显),有疼痛、发热、肿胀及衰弱,可出现咀嚼吞咽与语言障碍,甚至心血管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4. 肌肉活检可发现旋毛虫幼虫包囊。5.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6. 于感染后2~4周皮内试验与血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