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与电镜制样及观察12100201.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NA分子与电镜制样及观察12100201

DNA分子的电镜制样及观察 任春梅 洪亚辉 董延瑜 张学文 赵 燕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系,长沙,410128) [摘要] 摸索了DNA分子的水展膜电镜制样方法与技术,在无旋转投影设备的条件下,直接用透射电镜观察到了DNA分子的线型结构.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电子显微镜;观察 [分类号] Q-336 DNA是生物的遗传基础,提取DNA是进行生物遗传转化的首要步骤。我校植物遗传工程研究室从1987年开始摸索各种作物DNA的提取纯化方法,对水稻、小麦、玉米、高梁、大豆等多种作物建立了完整的DNA提取、纯化和检测流程。为了使所提取的的DNA能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于1990年10月,根据当时的条件,反复进行了DNA分子的电镜制样,在电镜下观察到了DNA分子的线型结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提取、纯化的水稻、小麦、玉米、高梁、平菇、茶树等作物的DNA 1.2 方法 1.2.1 玻片、镊子的清洁 把玻片、镊子放在大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H2SO4处理20min,倒出浓H2SO4·用自来水冲洗数次,再用蒸馏水洗3—5次,最后保存在95%乙醇中备用. 1.2.2 铜网的清洁 把铜网放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浓H2SO4处理20min后,倒出浓H2SO4,加蒸馏水漂洗3—5次;加氨水中和残留的酸;蒸馏水洗数次;重蒸水洗2次;保存在95%乙醇中备用。如果是用过的铜网,应先放入氯仿中浸泡20min,再按上述方法清洁. 1.2.3 Formar膜的制备 配制o.5%聚乙烯醇缩甲醛氯仿液(简称Formar膜液),室温下放置2d.使其充分混溶。 将膜液倒入干净烧杯中,另取一干净玻璃缸加满重蒸水。 取一干净玻片垂直插入膜液中,数秒钟后取出。 待氛仿挥发后,用锋利尖刀在玻片四周划痕。 双手捏玻片垂直缓慢地插入重蒸水中,随着玻片的插入,膜脱落下来,浮在水面上。 用干净镊子夹着铜网(铜网粗糙无光泽的一面朝下),轻轻地逐个摆在漂浮的膜上。 用大小适宜的干滤纸平放在膜上并快速地反向捞起铜网.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备用。 1.2.4 水展膜法制样 配制上相液和下相液。上相液的配制:在无菌小离心管中加入6mol/L醋酸铵10μL, 50 m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8.5)lOμL。2mg/mL 5mmol/L EDTA(PH8.5)10μL,2mg/mL细胞色素C10μL。加适量DNA和重蒸水使总体积为60μL。DNA的最终浓度为0.2—2.0μg/mL。下相液为蒸馏水。 展膜。取直径为8一l0cm的干净培养皿.在其内壁四周涂上石蜡.注满下相液。将一干净玻片斜放在培养皿上。一端浸入下相液,另一端放在培养皿边缘上。在下相液表面撤少许滑石粉。用微量取液器取20μL上相液,在离下相液表面1cm处轻轻地滴到斜面玻片上。上相液顺着斜面缓缓流下,当触及到下相液的液面时.上相液就很快形成一层单分子膜,单分子膜可以从滑石粉在液面被推开时而观察到。 铜网捞取单分子膜。用镊子夹着铜网,使有膜的一面朝下。在下相液表面轻轻地粘一下,单分子膜即被吸附到Formar膜上。 2%醋酸双氧铀乙醇液染色10s。 100%乙醇脱水10s。 在干燥器中风干。 1.2.5 透射电镜观察、摄影 因无旋转投影设备。没有用金属投影而直接在日立H—604型透射电镜上观察,摄影。放大倍数为16万倍。 2 结果与分析 在电子显微镜下,10-6m左右大小的DNA分子是完全可以观察到的,但是由于这类大分子的反差弱,因此要象在溶液中那样保持完整的核酸分子的构型而不断裂是不容易的。自从Kleinschmidt (1962)提出核酸分子蛋白质单分子膜技术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分子的完整性。核酸分子蛋白质单分子膜技术可分为展开法、扩散法和一步释放法。本试验采用的是展开法,其制样原理是,碱性球蛋白细胞色素c(或溶菌酶、核酸酶、胰蛋白酶)在溶液的表面上变性,形成网状结构的单层分子膜,该膜伸展开的多肽链不折叠。由于多肽链上侧链的碱性基团与DNA分子多核苷酸链上的酸性基团之间的结合作图,使DNA分子随着细胞色素C的伸展而展,并固着在蛋白质分子上,使三维空间构型的双链DNA分子沿着单分子蛋白膜的展开而变成二维空间构型。从我们的制样与电镜观察可以看到DNA的线型分子(见附图)。根据图中DNA分子的图像,初步分析如下: 样品与背景之间的反差弱。因为DNA分子的基本元素主要是C,H,O,N.P,这些元素对电子的散射能力差,致使样品与背景之间的反差弱。为了增加反差,常采用染色与旋转投影两项措施。本试验由于无旋转投影设备,直接将醋酸双氧铀染色的样品放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摄影,所以样品与背景之间的反差弱。 DNA分子展开程度不同。附图—1和附图—2同是小麦DNA分子,附图—3和附图—4同为水稻DNA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