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 第二讲 城市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第三讲 城市用地构成构成与总体规划 第四讲 居住区详细规划 主要内容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1、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原始群落中就产生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2、到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 ) 二、城市的形成 1、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居民点的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三、城市的定义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 、行政管辖的意义。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1)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发展 (3)政治体制 (4)经济发展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 近代的工业革命,也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节 城 市 化 一、城市化含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二、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1、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A、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21世纪我国将会有大规模的城市化,农村多余的大量人口是城市化的动力,也是压力。预计大量的人口要转化人城镇,但是这条城市化道路如何走? 隋唐长安城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近百万。    城市布局上“宫殿与民居不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采用严格的里坊制。 ①?中轴对称。 ②?东西两市。 ③?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通城门的道路为主干道。 ④?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    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郭接近于方形,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 ①?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 ②?左祖右社。 明代北京城     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传统。   ①?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 ②?突出8km中轴线。 ③?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④?皇城南形成商肆。 二、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     乌托邦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著作《乌托邦(Utopia)》,提出理想之邦:有50个城市,距离一天为限,与乡村紧密结合。每户一半人在城市,一半人在乡村,二年轮换。街道宽200英尺。门不闭户,以废除私有财产观念。生产物资放在公共仓库,按需领取。公共食堂,公共医院。 中国的《桃花源记》 傅立叶的“公社 ” 查勒斯?傅立叶(法 1772—1837)1829年发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建立1500—2000人的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减少家务劳动。建设可以容纳400个家庭(1620人)的巨大建筑(“法兰斯泰尔”)。 2、“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1850—1928)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他提出建设一种集城市和乡村优点,而摒弃两者缺点的新型城市——田园城市,以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卫生等问题,成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 3、“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卫星城的理论基础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其追随者恩维(1922)提出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 6、其他理论与实践 城市美化运动 1893年,芝加哥举办纪念哥伦布博览会。整齐划一的会场使人感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巨大潜力。 纪念哥伦布博览会的负责人丹尼尔?伯纳姆,提倡以林荫大道、广场、公共建筑为核心的宏伟壮丽的城市整体设计。 柯布西埃与《明日的城市》 注重功能,提倡城市集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