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gps导航与应用》2
GPS导航应用 第2章 导航发展简史 第1节 定位、测速与测时 时间、位置与运动状态 何时?何地?是最常被提及的问题 时间、位置与运动状态是物体的基本外在属性 测时、定位与测速 确定时间、位置与运动状态的技术方法就是测时、定位与测速 定位与导航 定位 确定目标的空间位置 导航 获取载体的空间位置,并控制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运动的过程或技术方法 定位与导航的关系 定位是导航的一项关键技术 朴素的导航方法 导航方法 天体位置 自然景观 人工建筑 自然现象 生物活动 指南针/罗盘 朴素的定位方法 定位方法 最邻近法 利用最相邻的目标进行定位 参照物法 根据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方位和距离进行定位 朴素的授时与测时 授时与测时方法 天体位置或形态 太阳高度(角) 月相 生物活动 鸡鸣 简单计时器 沙漏 燃香 科学的导航、定位与测时① 导航、定位 与参照物的几何关系,通过数学计算得出 科学的导航、定位与测时② 测时 与参照物的几何关系,通过数学计算得出 原子运动 第2节 导航技术的发展 经典导航技术 航位推算(Dead Reckoning) 利用载体的航向和速度矢量,根据其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推算出另一时刻位置的导航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极坐标法)。 地标领航 利用地面或海上固定可视参照物进行目的地指引。 天文导航 利用天体进行导航:观测两个以上的不同天体可得多个天文船位圆,多圆相交,交点就是天文船位。 经典导航技术的局限 精度低 可用性差 无法进行全天候导航 无线电导航 无线电导航 概况 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在二战期间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信标台所处位置分类 地基/陆基无线电导航 空基无线电导航 星基无线电导航 根据工作方式分类 无线电导航台 无线电导航系统 地基无线电导航① 无线电导航台(通过定向天线确定到发射天线的方向) 康索尔(CONSOL) VOR(VHF Omni-Range) 地基无线电导航② 无线电导航系统(通过确定到多个发射天线间的距离差或距离) 罗兰C(Loran-C – LOng RAnge Navigation) 奥米伽导航系统( OMEGA Navigation System ) 塔康(TACAN – Tactical Air Navigation,TACAN) 地基无线电导航③ 地基无线电导航的局限性 工作范围小 精度低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 由人类制造,并放置到围绕地球或其它天体的轨道上的物体。 人类第一颗卫星 - Sputnik 1 拥有国:前苏联 发射时间: 1957.10.04 意义:证明了卫星轨道运行的可行性,也开启了人类的空间时代 卫星导航 卫星导航 利用星载无线电信标进行导航,即星基无线电导航 子午卫星系统 子午卫星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Sputnik 1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 (JHU/APL)的吉尔(William Guier)博士和魏芬巴哈(George Weiffenbach)博士利用地面Sputnik 1信号多普勒测量资料对其进行了精确定轨 JHU/APL的麦克卢尔(Frank McClure)博士和克什纳(Richard Kershner)博士提出了利用多普勒测量方法进行定位的思想 1958年,受美国海军委托,在克什纳博士领导下,开始开展子午卫星系统的研究 1964年1月,子午卫星系统建成并投入军用 1967年7月,子午卫星系统解密并提供民用 子午卫星系统的概况① 名称 正式名称为海军导航系统(NNSS – Navy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由于卫星采用极轨道,故也称为Transit(子午卫星导航系统) 子午卫星系统概况③ 空间部分 作用 播发导航定位信号 卫星星座 6颗卫星 6个极轨道面 轨道高度1075km 信号 频率1:149.988MHz(4.9996MHz ? 30) 频率2:399.968MHz(4.9996MHz ? 80) 星历(广播星历) 子午卫星系统概况④ 地面控制部分 作用 系统监控 编制导航电文 构成 跟踪站 计算中心 注入站 控制中心 海军天文台 用户部分 作用 接收导航信号,完成导航定位 构成 多普勒接收机 子午卫星定位的原理① 多普勒效应 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于1843年首先提出的。 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这一频率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其大小与波源-观察者之间的运动速度成正比。 多普勒测量 通过对多普勒频移的瞬时测量,可以确定载体的速度。 通过对多普勒频移的连续积分测量,可以确定载体在积分区间的距离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