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彖传》,《象传》探讨中国哲学得特色.docVIP

从《彖传》,《象传》探讨中国哲学得特色.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彖传》,《象传》探讨中国哲学得特色

從《彖傳》、《象傳》探討中國哲學的特色 鄧立光 香港城市大學語文學部講師 目錄 甲部、《象傳》 《大象傳》的作者與時代(頁2) 八卦大象與八卦德性的關係(頁8) 《大象傳》以上下卦象推說道德(頁10) 〈i〉 乾剛天象:剛毅果決(頁10) 〈ii〉 坤順地象:包容廣大(頁11) 〈iii〉 坎險水象:小心謹慎(頁11) 〈iv〉 離明火象:光明磊落(頁12) 〈v〉 震動雷象:恐懼修省(頁13) 〈vi〉 艮止山象:克己復禮(頁13) 〈vii〉 巽入風象:居賢善俗(頁14) 〈viii〉兌悅澤象:切磋琢磨(頁14) 結語(頁15) 乙部、《彖傳》 第一、重視天道的體認(頁17) 消息盈虛(頁17) 天地交感通氣而生養萬物(頁18) 特重「時」義(頁19) 第二、重視六爻自身之理則(頁21) 第三、強烈的發奮圖強的精神(頁23) 第四、以現實政治為關切點(頁24) 結語(頁25) 從《彖傳》、《象傳》探討中國哲學的特色 甲部、《象傳》 《象傳》中以一卦大象推衍道德意義的稱《大象傳》,取爻辭發揮義理的稱《小象傳》。由於《大象傳》的表述方式很特別,而且很有系統,故以《大象傳》為析述《易傳》的思維特徵及道德意識。 《大象傳》的作者與時代 《大象傳》成篇時代的先後,影響我們對自己傳統文化有關道德問題的體認,故先考察《大象傳》的作者問題,從而決定《大象傳》的時代。《象傳》與孔子有關,最早的記載是《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 《十翼》為孔子所作,在唐以前基本上是讀書人的共識,故孔穎達說: 其《彖》、《象》等《十翼》之辭,以為孔子所作,先儒更無異論。 朱子則認為卦的上下兩象是周公所繫: 《象》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繫之辭也。 依朱子之說,周公除了對每一卦的六爻繫之以辭(即爻辭)之外,並對每一卦的上下兩象有所說,但此周公所繫之《象辭》無見,而相傳為孔子所作的《象傳》是否有取於周公的說「象」資料?《大象傳》以上下卦象推衍出道德原則的方法,是否在周公的時代已然? 《象傳》的來歷,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就《象傳》的流傳而言,《左傳?昭公二年》載韓宣子讀到魯國太史所提供的易學著作《易象》與《魯春秋》,感慨地說:「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據此,可知《易象》等古籍反映了周室所以王天下與周公的德性,顯示《易象》與西周王室有密切的關係。 周公之子伯禽封於魯國,自然保存了一些重要的王室資料,周公重視修德,而《易象》言為政者如何修德,故伯禽帶備《易象》等典籍到新封之國是完全可能的。周公對安定政局有大貢獻,得到成王等的敬重,這可從《尚書?金縢》的記載反映出來,而《禮記?明堂位》、《史記?魯周公世家》等載成王命伯禽世世以天子禮樂祀周公,都反映了魯國得到周初王室的特殊禮遇。 韓宣子所見,當為魯國由封國開始一直流傳下來的西周初年文獻,否則韓宣子的讚歎便告落空。李學勤教授說「《易象》的思想內容,當時認為是對文王觀點的一種闡述」,放在這一背景上說則是對的。文王因商紂無道,遂研《易》以避咎。周室早已將《周易》視為言德之書,即使周公沒有作《易象》之類的文辭,但亦當為商末周初的周室史官,根據周室的修德傳統而展開對八卦大象的德性推述。孔子晚年用心研《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改變了對《周易》性質的體認,這應當與孔子讀到《易象》之類的周室易學文獻有關。因此,孔子說文王用《易》,在於參透德義,以期儉德避難。 《易象》反映了商末周初周室用《易》的觀點,而周室的憂患亦表現於用《易》的態度上,《繫辭下》言:「《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之後連接的「三陳九卦」,是以修德角度體會九卦卦名的道德涵義。以德說《易》實始於商末周初的王室成員及其史官系統,而《易》用以占筮的傳統功能在周王室以外的地方繼續流行。孔子自言說《易》「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稀也。」孔子以德說《易》,體會到《周易》的修身效果是「剛者使知懼,柔者使知剛,愚人為而不忘〔妄〕,慚人為而去詐。」這應是孔子有得於《易象》之類的文獻,再加上孔子自己深厚的道德意識,才成就其晚年研《易》的特色。孔子自言「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可見以德治《易》在孔子之時還是處於伏流階段,而周室雖然早在商末周初已經建立起以德說《易》的方法,但始終是王室的用《易》傳統,而未公之於眾,由韓宣子這樣高級的晉國官員要在魯國太史處才可得睹,便知周室易學是秘而不宣,如非魯國與周室的特殊關係,恐怕亦不能保有《易象》這樣的典籍。以德說《易》展現在《易象》這樣的王室易學中,而未形成易學傳統,孔子則本於周室易學的方向,而開出義理易學的弘規,使《周易》不囿於占筮一途,而能針對人生的方向與境界立說,為中國傳統文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