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爬行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栖爬行物

自然界中的“两爬”们: TVshow 资料.flv 两栖爬行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总述 两栖爬行动物是脊椎动物中两大主要类群,其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级的中间层,在抑制植被虫害和鼠害、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栖类环境资源 两栖动物尤其是无尾两栖类在消灭农田害虫方面具有突出意义。它们栖居在于农田、耕地、果园、森林和草地上,摄食多种昆虫,其中多数是危害农林业的害虫,如蝗虫、蚱蜢、甲虫、天牛、白蚁等。 防虫害 雨蛙: 雨蛙多生活在灌丛、芦苇、高杆作物上,或塘边、稻田及其附近的杂草上。以蝽象、金龟子、叶甲虫、象鼻冲、蚁类等为食,雨蛙还具有未消化就排泄的特征,同时,食量特别大,因此,雨蛙在防治水田病虫害方面作用巨大,对环保型农业大有帮助。 研究人员做过实验:在30㎡的水田里放一只雨蛙,与没有雨蛙的水田相比,黑尾叶蝉减少了50%,道青虫减少了80%,而小褐稻虱减少了30%。资料显示,雨蛙的有益系数高达93.33%,利用雨蛙,建设真正的生态环保型农业将成为可能。 中华蟾蜍 中华蟾蜍的捕食量是蛙类的2倍以上,在夏季三个月就能捕食将近10000万多只害虫,真可称为捕虫能手。有人剖验了122个中华蟾蜍的胃,里面共有各种动物3275只,其中昆虫数大3109只,其有益系数达90.1451%。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其他部分种有益系数 姬蛙类97% 粗皮蛙80.13% 黑眶蟾蜍71.88% 阔褶娃87.50% 弹琴蛙64.74% 斑腿树蛙52.67% 黑斑蛙31.20% 黑斑蛙 仙姑弹琴蛙 黑眶蟾蜍 小弧斑姬蛙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生物防治虫害 近年来,利用生物防止有害昆虫日益受到重视,两栖动物中的蛙类和蟾蜍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省的不少地区,利用蛙类和蟾蜍消灭害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如福建省莆田县在每亩稻田中放60只蛙,使防虫效果达到91.0%,比施农药88.60%的效果更好! 爬行类的环境资源 大多数爬行动物都属杂食性或肉食性,蜥蜴类和蛇类通过大量捕食昆虫及鼠类,在生态系统中充当次级消费者的角色。 防鼠害 蛇对鼠类的捕食 五步蛇(尖吻蝮)、竹叶青、白条锦蛇、眼镜蛇等蛇喜食鼠类、鸟类、蛙类、蟾蜍和蜥蜴等。对鼠的捕食使得蛇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防鼠害 五步蛇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防鼠害 竹叶青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防鼠害 白条锦蛇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防鼠害 眼镜蛇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防虫害 蜥蜴对各类有害昆虫的捕食 无蹼壁虎、石龙子、麻蜥等都会捕捉害虫,据有益系数调查,蓝尾石龙子为53.69%,石龙子为51.6%,密点麻蜥为81.2%。 无蹼壁虎 防虫害 石龙子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多疣壁虎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无论是两栖还是爬行类,他们在食物链、食物网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多作为食物链的次级消费者,而爬行类中的大型动物,例如鳄目的鳄鱼就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稳定了生态系统,使能量有序流动。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鳄鱼们 保护两栖、爬行类 由于人类的干扰,动物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食物变得匮乏,再加之人类的捕食和过度利用,两栖类、爬行类这两种古老的生物类群有着不断减小的趋势,一些物种甚至已经濒临灭绝,人类对他们的保护迫在眉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 扬子鳄是世界上最小、最古老的物种之一,现存数量极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0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级 图片来源于 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