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发展概述
欧阳修在北宋中叶再度发起古文运动。当时边患严重,社会矛盾加深,需要有古文为政治革新服务。欧阳修以他文坛盟主的地位,快速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包括曾巩、王安石、三苏在内的文学集团,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继承与发扬。 北 宋 古 文 运 动 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 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合, 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 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 明白如话。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 文风的创立者,他提倡 学习韩文,但不是机械 模仿。他取韩文文从字 顺的一面,舍其奇险的 一面。 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并不完全否定。如《醉翁亭记》散中带骈,骈散相间,有似骈非骈的情趣。 骈体赋,在唐代已有转散的趋势,杜牧的《阿房宫赋》虽注意铺陈,但全无堆砌,已可算是一种新文赋。欧阳修则进一步推行骈散结合,确立新体文赋。 序文 欧阳修 《伶官传序》 吊古伤今, 感慨遥深。 山水游记 《醉翁亭记 》 散而不乱,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似散非散,一唱三叹。 与民同乐 议论文 欧阳修 《朋党论 》 引用大量历史事实,连用排比,增加了说理的气势。 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 骈体赋 《秋声赋 》 铺陈排比、骈词偶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活泼流动且有散体格调,诗意浓厚。 秋声 秋景 苏轼继欧阳修后领导古文运动并 取得完全胜利。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 散文的最高成就。 苏轼的散文豪放自然,多姿多彩。 其议论文明晰透辟,气势纵横,表现高 度的论说技巧。 精美的游记、杂记、随笔、文赋等 文章,做到了涉笔成趣,姿态横生。 杂记 苏 轼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信笔所至 围绕对文与可的追怀展开。 山水游记 《石钟山记 》 气脉流贯从容,不见雕琢之痕。 赋 文 苏 轼 《赤壁赋 》 融写景、诵诗、回答、议论于一体,摆脱了赋体的拘束,流转自如,堪称精美的散文诗。词语新鲜,句式骈散兼用,长短错落。 唐宋的散文是在先秦两汉散文和六朝散文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各类文章丰富多彩,艺术水平也超越现代。八大家的散文成为元明清三代学习的楷模。 曾巩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代表作:《墨池记》 特点:委屈周详,完整严谨 代表作:《游褒禅山记》 特点:识见高超,挺拔劲峭 代表作:《六国论》 特点:纵横驰骤 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 特点:汪洋醇厚 如 元明清三代,戏曲小说兴盛起来,而散文的成就已不能和唐宋相比。 元代散文园地寂寞,缺少名家名篇。 明清两代,实行文化专制,妨碍文学的发展。 元明清散文 宋濂、刘基 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前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 公安派、竟陵派 “桐城派” 方苞、姚鼐 袁枚、郑燮、沈复等人提倡抒写性灵 龚自珍 康有为、梁启超 明 清 刘基:短篇寓言 《卖柑者言》 《郁离子》 宋濂:简练典雅的散文 《送东阳马生序》 《秦王录》 明初散文 前七子 李梦阳 何景明 文必“秦汉”,倡 导复古,模拟的 倾向很严重。 后七子 李攀龙 王世贞 唐宋派 归有光 王慎中 继承唐宋古文传统 ,反对前后“七子” 归有光 《项脊 轩志》 明代中期代表作家作品 公安派 袁宏道 文学应真实地表现人的个性化情感与欲望,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 竟陵派 钟惺 谭元春 小品文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 忆故乡山水,寓亡国之痛,感情真挚。 明代晚期代表作家作品 晚明的小品文是在反复古主义倾向中产生的,也是对六朝以来一些篇幅短小的笔记、杂文之类的继承和发展。它有厚重不足和走向俚语肤浅的倾向,但它摆脱“粉饰蹈袭”以及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自由抒写,注重生活实感,表现个性,笔致清新,风趣放达,也确实给文坛带来可喜的新气象,甚至影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清代散文 清 初 顾炎武 魏禧 民族矛盾尖锐,爱国主义思想在诗文中有突出表现。 魏禧 《大铁椎传》 康 乾 年 间 桐 城 派 方苞 姚鼐 刘大櫆 主张上溯唐宋八大家乃至秦汉散文,内容上鼓吹封建正统,形式上企图建立一套规范。 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清 代 中 期 袁枚 郑燮 沈复 反对桐城派 “义法”对散 文的限制。 以才运笔, 抒发性灵。 感情真挚, 生动清新。 鸦片 战争 前后 龚自珍 自由大胆地表 达见解情感, 标志清代散文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