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CHAPTER 1 心理學的科學研究 章節介紹 1.1 心理學的特質 1.2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1.3 心理學研究的偏誤與道德爭議 1.4 心理學發展的回顧與研究取向 1.5 如何學習心理學 1.1 心理學的特質 心理學的定義 心理學(psychology) 是研究行為與心理歷程的一門科學。 心理學定義中的三個要素: 行為(behavior): 可觀察、可評量的外顯活動與言行 心理歷程(mental processes): 內在的認知活動,隱含的情緒活動與動機 科學(science): 強調對事實的觀察與評量,要求客觀、精確、實證、系統、與可重覆性的歷程與態度。 心理學的門類 1.2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 敘 述 對於行為或心理歷程做正確地陳述,避免詞彙含糊造成溝通上的誤會 解 釋 對於行為與心理歷程進行合理地解釋 預 測 由事物間的因果關係進行推測 控 制 根據已知的原理原則去改變行為與心理歷程,以維持理想的行為,改善、預防不合理的行為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一) — 研究態度 — 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特點: 合理的懷疑態度: 追求精確、實證、客觀、系統、可重覆性 嚴謹的求知方法: 將研究對象予以量化,以精確的數值代表屬性的有無或多少,避免主觀影響 重視知識的系統性: 要求個別知識在整個知識系統中有明確的意義與功能 在重複驗證中累積確定的知識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二) — 研究程序 — 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 建立理論或假設 蒐集與分析資料 證驗假設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三) — 常見研究方法 — 心理學研究常採用的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法 (case study) 觀察法 (observational methods) 調查法 (survey methods) 相關法 (correlational methods) 實驗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依研究的目的與性質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是對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的行為或心理歷程作深入研究之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的結果,能對被研究的個人行為或心理歷程可以作相當完整的敘述 由個案研究所獲得的知識只能作有限的類推 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s) 對欲研究的行為或心理屬性予以系統地觀察與記錄之研究方法 觀察法中的「觀察」活動應具備:清楚的目的、受過訓練的觀察與記錄技巧、明確的觀察對象、有系統的觀察程序及時間 觀察可以在「控制的」或「自然的」不同情境中進行 調查法(survey methods) 要求特定的研究對象報告其行為或意見的研究方法 選擇足以代表母群(population)的樣本作對象,使用設計良好的問卷,獲得高問卷回收率,採用適當的統計分析 使用調查法時,應該注意調查對象的報告真誠度,問卷文字本身的可能誤導程度,與樣本對母群的代表性 相關法(correlational methods) 以統計方法研究一變項與另一變項之間的相互消長或連帶關係 相關有正負之分與程度之別 兩變項上同具高分或同具低分為正相關;一高一低為負相關 相關的程度從0到1.0不等,由0代表完全無相關,由1.0代表完全相關 兩變項間的「相關關係」不可當作「因果關係」來推論 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s) 系統地探索變項間因果關係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的兩大任務: 系統地操縱自變項,以觀察它對依變項所施的影響 將無關因素予以控制,以突顯操縱變項的效果 實驗設計: 取樣所得個體隨機分派至實驗組與控制組 實驗組接受自變項的操縱,控制組則接受無關但類似自變項的操縱 實驗後兩組在依變項上的比較便成為估計實驗結果的依據 避免「實驗者的偏誤」影響實驗效度 可採「雙掩法」(double-blind method) 1.3 心理學研究的偏誤與道德爭議 1.3.1 心理學研究的偏誤 導致研究結果失去信、效度的常見研究偏誤: 抽樣偏誤: 抽取的樣本不足以代表該樣本的母群 實驗者偏誤: 實驗者對受試者的預期,影響受試者行為反應 反應偏誤: 受試者因個人習慣或過去經驗而有固定模式的行為反應 1.3.2 心理學研究的道德爭議 為避免研究的道德爭議,美國心理學會於1953年 起發表並陸續修訂《心理學家倫理準則》 其重要內容有: 避免受試者遭受身心傷害 保障受試者個人隱私權利 實驗前讓受試者簽署同意書 避免對受試者隱瞞研究目的 將研究結果與受試者分享 1.4 心理學發展的回顧與研究取向 1.4.1 心理學發展的回顧 心理學原是哲學的一支,偏重對心靈與意識的主觀研究 直到1879年,馮德於德國創建首座心理實驗室,心理學才踏進科學的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