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毒理学得研究进展与热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与热点
前言
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它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虽然它的发展历史不长,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成为了当今热点学科之一。那么,当今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与热点有哪些?以下是一些搜集来的资料。
一 研究进展与热点
Ⅰ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环境行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环境毒理学研究工作在诸多环境研究工作中异军突起。各研究工作的主要特征是运用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分布、变迁、侵入方式、接触时间以及其他作用条件对环境系统和人的影响。如水环境中的汞, 被生物吸收后可在体内发生甲基化作用,无机汞转化为毒性较高的甲基汞。三价砷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毒性较低的单甲基胂酸和二甲基胂酸。当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超过阈值浓度时, 它们将扰乱或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铬以多种价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对人体的毒性其价态有关。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六价铬容易进入细胞内后被还原为三价, 同时产生五价铬中间体及多种氧自由基, 故具有很强的毒性 。单一化学物质对不同生物毒性作用不同, 但长期存在环境中的药物的复合作用是潜在的、危险的 。
近年来, 纳米材料( NMs) 、持久性有机物( POPs) 、内分泌干扰物( EDCs) 等引起了较多的关注。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同时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影响和风险也备受关注。从2003今,ScienceNature等重要期刊上已刊登多篇关于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文章.有研究表明, 银纳米颗粒物可对人体肺细胞造成线粒体毒性和DNA损伤 。目前对于纳米颗粒和材料的生物毒性认识还不够充分, 一些结论存有疑问。关于纳米颗粒和材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和相关信息还非常缺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 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能沉降回地面,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危害 。如二噁英的污染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被发现和被证实, 为数众多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学品在流入环境后, 对鱼类、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野生动物的内分泌功能产生干扰作用, 导致野生动物种群雌性化和生殖繁衍衰竭等现象。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的环境类激素( 内分泌干扰物( EDCs) ) 可分为3类: 外源性雌激素、外源性雄激素和拟甲状腺激素。其中类雌激素的作用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它可降低精子数、减少精液量、引发生殖发育异常, 促发一些与激素有关的肿瘤如睾丸癌、乳腺癌等, 从而引发动物雌性化, 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二噁英等。
Ⅱ 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物的毒性和评定方法
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复杂, 不仅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加, 而且交互作用形式日益多样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降解过程经历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 一部分污染物被去除, 但另一些只是在形态和性质上发生了变化, 生成了新的污染物, 它们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这些物质的毒性及作用机理, 常用动物试验进行评价。包括各种毒性试验, 以测定其急性、蓄积性、亚急性、亚慢性、慢性和 三致性以及多种有毒物质共存时的联合毒性。从剂量反应关系中得出机体作用的相对安全限值( 最大无作用水平) 。关于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的问题, 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Sifivedhin和Gray( 2005) 研究了处理后污水排入水环境后的消毒副产物生成势, 并与饮用水消毒副产物进行了比较。杨立群和高泽宣( 1997) 用Ames试验证明氯化消毒副产物可呈显著阳性反应。这种体外诱变试验从基因突变的角度确证了氯化消毒副产物具有改变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能力; 氯化消毒后污水微核试验呈阳性, 表明水样含有染色体断裂剂, 对染色体具有致畸变作用。Jolibois B应用SOS 显色实验( Escherichia coli PQ37) 和Ames 试验( TA98,TA100和TA102) 进行了医院污水潜在生殖毒性的评价, 认为医院污水中存在有机突变物质, 对水环境和水源水造成健康风险。
生物芯片的发展为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检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基因芯片可以将大量的DNA信息集成到1cm2左右的芯片上, 精确地完成污染物对人类基因表达影响的分析, 并对污染物进行分类与分级, 筛选毒物靶标和确定毒性机理。由鼠的113种cDNA作为微阵列单元组成的基因芯片可以检验鼠肝脏被暴露到肝毒素( 包括peroxisome proliferato过氧化物酶体增殖、醋氨酚或其相应代谢物、多环芳烃、苯并( a) 芘) 时的基因响应 。这种方法可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