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材料得固态相变
选择合适的成分匹配,增大粘度,提高Tg。 过渡元素与玻璃态形成元素B,C,P结合 如Fe-B系:6个Fe原子包围B原子形成三棱柱——无序密堆结构,键合强,不重排发生bcc、fcc的结晶,亦不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容易保持非晶态的结构 共晶成分两边宽的非晶形成成分范围 气相沉积:最初就是用气相沉积法把亚金属Se、Te、P、As、Sb、Bi制成非晶态。 机械合金化——球磨,冲击,扩散,原子重排。 将非晶合金加热使之转变为晶体称为晶化。 非晶合金为亚稳相,将其加热到适当温度,热激活使原子扩散、重排, 会转变成稳定相——晶体。 4 其他方法 5 非晶态合金的晶化 力学性能:高强度,低韧性,低塑性。 物理性能:高电阻,优良的硬磁和软磁性能。 化学性能:耐腐蚀。 应用:磁性材料,如变压器铁芯。 Nd-Fe-B非晶合金:目前磁能积最高的永磁材料 6 非晶态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a)母相(奥氏体)成型;(b)降温到Mf以下形成马氏体,宏观不变形;(c),(d)施加外力,使能量有利的马氏体吞噬其他变体长大,产生宏观变形;(e) 加热到Af以上,发生逆相变,恢复母相形状。 形状记忆的机理(单晶为例) Ti-Al合金SMA宇航天线 3 SMA的应用 自组装结构件:天线,自锁螺帽,管接头。 热敏装置:自动开关窗,控温阀。 热能-机械能转换装置:“永动机”(自动轮,自动电机:科技馆)。 “智能”装置:爬虫。 生物材料:牙托,人造骨骼。 已经有商业生产。 4. 5 贝氏体转变 (Bainite transfromation) 4. 5. 1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Microstructures of Bainite) 1930年Bain等发现:奥氏体冷却到中温区出现与马氏体和珠光体都不同的组织。 65Mn钢930oC加热450oC等温水淬后的上贝氏体(600倍) 1 上贝氏体(高温贝氏体) 羽毛状 4360钢的上贝氏体(750倍) 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板条 4360钢的上贝氏体的透射电镜像(15000倍) 杆状渗碳体 0.1%C钢450°C等温形成的上贝氏体(十万倍) 上贝氏体的亚结构也是高密度的缠结位错 1.1%C-7.9%Cr钢285°C等温17天的下贝氏体 50?m 2 下贝氏体(低温贝氏体) 针状 4360钢340°C等温形成的下贝氏体(一万倍) 针(铁素体片) 细片状或颗粒状碳化物,与下贝氏体针成55-60°角 下贝氏体的亚结构:也是位错,密度比上贝氏体高。未发现孪晶。 0.54%C的Cr-Ni钢以0.006oC/s速度冷却形成的下贝氏体(一万倍) 4. 5. 2 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 (Kinetics of Bainite transformation) 0.4%C-0.8%Cr-0.3%Mo-1.8%Ni钢的等温转变图 特征: C形,与珠光体分开,有转变的温度上限Bs 4. 5. 3 贝氏体转变的特点 (Characters of Bainite transformation) 1、也是成核+长大过程。 2、有温度上限Bs(难于测定),转变不完全。 3、贝氏体形成时也依靠切变与母相共格,产生表面浮凸。 4、贝氏体中铁素与母相有一定位向关系: 上贝氏体惯习面为(111)?,K-S和西山关系。 下贝氏体惯习面为(225)?,K-S关系。 5、贝氏体中的碳化物分布种类都与温度有关: 上贝氏体:碳化物在铁素体之间,为渗碳体 下贝氏体:碳化物在铁素体内,为渗碳体和?碳化物 7、贝氏体中的铁素体有一定的过饱和度,其中都有大量的位错。 6、贝氏体中的渗碳体也与母相或铁素体有一定的位向关系。 下贝氏体: 例如:上贝氏体: 4. 5. 4 贝氏体转变的机制 (Mechanisms of Bainite transformation) 争论不休: 可以确定:两个基本过程: 切变共格、浮凸、位向关系——马氏体型转变 温度高时碳化物大,低时小——有碳扩散 点阵改组:铁原子切变还是扩散重排?碳化物是来源于铁素体还是奥氏体?理论上还是从实验上都不容易得到确切的答案——不同成分的钢在不同温度下可能有不同的贝氏体形成的机制 1 上贝氏体形成机制 领先相铁素体 铁素体向奥氏体中排碳,形成渗碳体 扩散慢,渗碳体为短杆状,不能连成片 扩散慢,碳在铁素体中残留,有过饱和度 先形成铁素体片,温度低,碳只能在铁素体中短程扩散,在某些晶面偏聚后形成碳化物,成行排列,且与铁素体针成一定角度。 2 下贝氏体形成机制 4. 5. 5 贝氏体的定义 (Definition of Bainite) 定义1:过冷奥氏体中温区分解的针状产物。 定义2:非层片状的共析产物。 定义3:贝氏体转变是这样的转变:点阵改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凉山州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满分答案-《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列》解读.docx VIP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英语重点短语循环默写清单(1-3组).pdf VIP
-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60篇刷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 VIP
- 九年级英语全一册200组重要短语默写.docx VIP
- 英语高考核心高频688词汇 .pdf VIP
- 2025凉山州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满分答案-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创新驱动发展.docx VIP
- 三年级小学硬笔书法教学计划和设计教案.doc VIP
- 《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doc VIP
- 中考现代文&小说阅读理解模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4篇.docx VIP
- 基于Python的大众点评美食网站数据采集与分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