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15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1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考点1 碳族元素
1.碳族元素的化合价
碳族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和+4,其中碳、硅、锗、锡的 价化合物较稳定,而铅的 价化合物稳定。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研究碳族元素的物质,其性质规律如下:
(1)碳族元素的单质以 为主,如碳、硅都被氧气氧化。碳作还原剂,温度越高,还原性 ,高温时碳可还原氧化铜。锡、铅都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等。
(2) 价化合物有还原性。如高温时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Fe23、u等)。
(3) 价化合物有氧化性。如2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Pb2在化学反应中是强氧化剂等。
2.除去、2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2) :通过盛有的 洗气瓶。
(2)2():通过盛放 的硬质玻璃官。
(3)2(2):通过盛放 的硬质玻璃管。
(4)2(S2):通过 或 。
()2(Hl):通过 。
(6)2(H2S):通过 。
[例1](2007年东)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爆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和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u,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和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2,并用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改加浓氨水,圆地烧瓶内改加 NaH 固体,E内装有铂铹合金网,按A→G→E→D装置程序制取干燥氧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现出,证明氨气具有 性。
[解析](1)根据实验要求,A装置中通入的气体为和2的混合气,在A中,2 被氢氧化钠吸收,若要获得纯净干燥的,需要选取装置,证明2 被除尽,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B除去水蒸气,要验证的还原性,需要装有u的装置E,验证的氧化产物2 ,还需要装置,最后需要F除去为反应的。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EF,能验证的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AB之间的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停止通入和2 的混合气体,需要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此时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2 与NaH反应生成的)反应,反应生成的2气体进入E中,并与 与Na22反应产生氧气,氧气通过D除去可能存在的2,通过B除去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氧气,氧气氧化乙醇的条是需要加热且有铜做催化剂,因此需要加热使乙醇挥发,并且加热,使氧气与乙醇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3H2H+2
2H3H+2H2。
(3)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并且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中的H—的浓度增大,这些因素均能浓氨水中的化学平衡:NH3+H2 NH3#8226;H2 NH4++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浓氨水中的氨气放出。根据常识可以判断出在E中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应该是N2,由氨气和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氨气被氧化生成N2 氨气体现出的是还原性。
【答案】(1)ABEF AB之间的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同的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关闭 打开 2H3H2H+2 2H3H+2H2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氧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H-增大了氨水中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还原
【方法技巧】本题得分的关键是应明确实验目的:证明混合气体中有和H2。要想达到目的,只能利用它们的还原性将之转化为2和H2检验,同时又要防止2和水蒸气的干扰,所以,用和H2还原u之前,必须首先除去2和水蒸气。本题应先解决第(4)问。
考点2 碳酸盐性质的一般规律
1.溶解性规律:碱金属的正盐溶解度 酸式盐(如:Na23 NaH3);碱土金属(第A族)的正盐溶解度 酸式盐〔如:a3 a(H3)2〕。
2.稳定性:难溶性的碳酸盐、(NH4)23及酸式盐受热 ;可溶性的碳酸盐较稳定,受热 ;一般说:稳定性大小顺序为正盐 酸式盐。
3.酸式盐与碱反应时的产物要根据相对用量判断。如在a(H3)2溶液中滴加NaH溶液:a(H3)2+NaH (NaH少量)
a(H3)2+2NaH (NaH过量)
4.32-和H3-的检验
(1)32-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生成 ,再加入
,白色沉淀又溶解,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则检得溶液中有32-。
(2)H3-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正比例函数(优质课教案).doc
- 正数和负数的实际意义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正比例函数教案及练习题.doc
- 正确使用词语复习学案.doc
- 正确使用词语(一)学案_0.doc
- 正确使用词语(二)学案.doc
- 正弦定理_2.doc
- 比较做功的快慢.doc
- 毛主席在花山_1.doc
-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新人教六下).doc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