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议论文写作实用技法之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doc

议论文写作实用技法之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写作实用技法之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

议论文写作实用技法之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 议论写作实用技法之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 【技法例说】 在考场上,写议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一是在高考中,写议论的同学多,阅卷老师见了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分数当然不会低。二是议论结构简单,内容清晰,一目了然,只要论点不出什么问题,得低分的可能生几乎没有。第三是最重要的,议论好学,尤其是议论的写作启蒙容易。 也许同学们感觉和我据说的恰恰相反――议论比记叙不好写。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现在让我告诉大家一个写议论的简单办法: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 所谓”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就是在议论的论证部分,使用两个事实论据,加起论证中心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如果我们用了两个事实论据,肯定不会比单纯说理的差,而且开始学写议论,说理又不在行,用事实说话再好不过。 “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同性质的论据叠加(见例一),另一种是相反性质的论据相加,即我们所说的正反论证(见例二)。 例一:骄与馁 期中考试后,有的同学得高分,乐得眉开眼笑,似乎高人一等。上不专心,作业不认真;有的同学得了低分,则愁眉苦脸,连骂自己“笨”,从此悲叹前途,丧失信心,这两种态度都不对。 古人云:“胜不骄。”我们无论作什么事情,都应取这种态度。 古今中外,凡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人,都是“胜不骄;败不馁”的。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从不因自己的发明项目问世而有丝毫的骄傲;相反,他把每次成功都看着是新的开始,这样使他的成果达到了数以千计的地步。难道他的每一次发明都是那么顺利,没有挫折和失败吗?那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他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善于从一次又一次地的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才变失败为成功。 其实,中外历史上每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德国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欧立希为了制造一种专灭血液里锥虫的新药,经过了606次试验。我们可以想象他该是经历了多少次失败。而当他成功之后,荣誉,鲜花勋一齐向他涌的时候,他也并没有骄傲;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又开始了征服“梅毒”的新药的研究,一年后又取得了成功。试想,假如他胜则骄,败则馁,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么? 俗话说:“知识象海洋。”“学无止境。”如果说,我们已学到了知识,那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决不能因此而骄傲。如果说我失败了,那也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决不能因此而气馁,曙光就在前头。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让我牢记这两句名言,时时警惕“骄”与“馁”这两只拦路虎,大踏步地向胜利的目标进军吧。 上面这篇议论是一篇同性质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的成动之作。一个是爱迪生的例子,一个是欧立希的例子。这两个事例都是属于戒骄戒躁的,都是正例。通过列举这两个例子,就把“胜不骄,败不馁”这个中心论点作了很好的论证了。 运用“一个观点两个论据式”必须注意下面儿点: l、要注意精心选择论据,使它们能够很好的支撑中心论点,切不可使它们和中心论点似是而非。 2、叠加的两个论据之间要做好过渡衔接,不然的话,一是会造成论据罗列,二是会造成的结构散乱。 3、两个叠加的论据之间,要注意角度的变化。正反论据的叠加,本就有性质和角度变化;如果是同性质的论据叠加,角度的变化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里面会有各种角度变化,如时间的角度变化,地域的角度变化,学科的角度变化,所涉及的人的工作身份的角度变化…… 同学们,学一学写议论吧,我相信你一定会受益不浅。 例二:用人当用“长” 当代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但在用人问题上,还存在不少弊病。有本领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缺点每每不被重用;而无显著缺点也无显著长处的人,却往往得以高升。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用的是他的长处,不是用“完人”。 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所占的比例不妨算作“7”,他的缺点也是有的,比例不妨算作“3”。鲍叔正是看中了管仲的“7”,在国君面前极力推荐管仲,还把自己的宰相之位让给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大业中一显身手,才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 这里,鲍叔正是由于懂得任用人才的道理,才获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领导,戴着一副挑剔的“眼镜”,专挑别人的毛病。明明是一个人才,到了他们眼里,因为发现了一点缺点,他们就一下把这个人搁置一边。广州有一家医院,从国外回了一个医学博士,脑外科专家,医术精湛,工作受到了同行和患者的好评。可是前不久又回美国去了,原因是医院的领导将他下了岗,下岗的原因是他太骄傲。这奇怪吗?不奇怪,困为他们只看到了这个人的缺点。这样的领导和当年的鲍叔有多大的区别啊。 所以,我们要革除用人方面的弊病,要打破人才观方面的偏见,要能让更多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奉劝这样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