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论_浅谈《荷花》的堂教学艺术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曾春玲 六年制第六册《荷花》是一篇很朴实又很美的散,它描写公园里一池生机勃勃的白荷花和表达“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教学时,我运用语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美育”内容,努力从本身发掘美、渲染美、创造美的因素;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在美育因素的基点上,升华美、发展美。我从“美”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把学生引进的“自然美”的艺术境界中去理解内容的美,语言内涵的美,使学生在语学习中,受到美育的熏陶,发展观察、想象和语言能力。 一、营造教学氛围美 放美的抒情音乐,以充满激情的优美的教学导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以赏花者身份,假想和作者一起到公园欣赏荷花,亲身感受描述的白荷花的美丽迷人: 首先,我展示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的《王冕学画》幻灯图,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画家王冕小时侯最爱雨后的荷花,因为他觉得大雨过后,荷花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滚去的景象最美。”以熟悉的事物唤起他们的感知。紧接着,贝多芬那优美的《月光曲》钢琴音乐响起,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迷人的白荷花,我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诵读:“著名的学家朱自清最爱月光下的荷花。月光下,碧绿的荷叶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肩并肩密密挨着的圆荷叶之间,还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荷花,有婀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得打着花骨朵儿的。它们像一粒粒的明珠,像碧天里的星星,微风吹,还能闻到缕缕清香,让人心旷神怡。荷花这么美,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儿去公园欣赏荷花,好不好?”听着有感染力的导语,学生审美情趣油然而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以赏花者的身份进入境界。 二、感受情趣美 《荷花》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含在具体的语言字中。教学时,我巧妙地展开“品味词句”——“境中赏美”——“激发情感”——“导读激情”的教学过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感受情境的美和情趣的美,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触发情感共鸣,掀起情感的波澜。如: 1、 引导感受荷叶长势美 我采用了比较句子的方法: (1) 荷叶很多很大。 (2)荷叶挨挨挤挤的,一个个象碧绿的大圆盘。 师:这两句都写了什么? 生:都写了荷叶很多很大。 师:哪一句写得好? 生:第2句。 师:第2句好在用上了哪些词语? 生:用上了“挨挨挤挤、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里指什么? 生:指荷叶靠着荷叶,荷叶之间的距离很密。 师:(出示图画)你从“挨挨挤挤”知道荷叶长得怎么样? 生:荷叶长得多、茂盛、生机勃勃…… 师:“一个个”( “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什么? 生:…… 师:生意盎然的荷叶又大又圆,你们喜欢吗?谁能带着喜欢的心情读这句话? 经过品评,学生悟到,这短短的一句话,写出了荷叶颜色绿、形状大又圆、长势茂盛,令人喜不自禁。接下,学生带着喜悦的感情去朗读,去体会作者看到美荷叶时的喜悦心情。 2、引导感受荷花生长美 我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这句话中的“冒”字,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给“冒出”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长出(生出)…… 师: “冒出”这个词语用得最好。为什么呢?谁说说“冒出”是什么意思?在中指什么? 生:……在中指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透出。 师: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都能硬挤出,说明什么?生:白荷花的生命力很顽强。 师:生气勃勃的白荷花一朵又一朵地冒出了!它们朝气蓬勃地展现在你的面前了!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答后指导开火车读出喜悦的感情) 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仔细品评“冒”,学生感受到了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那喜人的生长美,达到了“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效果。 3、 引导感受作者情感美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结合上下的具体语境咀嚼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美,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如在教学“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一句时,我抓住“活的画”设疑: 师:画本身已经够美的了,把这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说明什么? 生:说明这池荷花很美。 师:你从这个“活”字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生:这是一池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荷花。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活力呢?请大家联系第2节的内容,带着问题看录象。 生:我从第2节中的……(略) 师:是谁创造了这一大池充满活力、美如图画的荷花?画家是谁? 生:是大自然! 师:让我们赞美那神奇而伟大的大自然吧!(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理解“活的画”,我通过字面解词,借助录象,结合上下思考,抛弃了脱离语言环境孤立、静止地进行词句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扎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