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和力_3
运动和力
第六节 复习和总结 从容说
通过本“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分析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知识.
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
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
.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言,因此A错.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与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B错.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用,如磁场的作用,所以错.故应选D.
答案:D
例2: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 /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 /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 in内能飞行 ,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
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v1=40/s,旗鱼的速度v2=108 /h=30 /s;褐海燕的速度v3= /in=83.3 /s.v3gt;v1gt;v2.
答案:褐海燕 猎豹
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 桶 桶 人(手)
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
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为1小时、1分钟、1秒钟等.每个1小时、1分钟、1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每小时、每分钟通过的路程要相等,而且每秒钟、每十分之一秒钟等通过的路程都必须相等.
所以,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00 ,那么这个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并非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见得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只看某一种分隔法的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而且要看是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68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
分析:此类问题应根据测量结果,运用逆向思维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3.68的最后一位是0.008,即0.8,所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doc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3.doc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设计.doc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比较与案例分析 教案.doc
- 能量守恒定律_4.doc
-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新课标).doc
-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课堂教学教案.doc
- 自主合作 品尝学习快乐.doc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doc
- 自然界的水_0.doc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