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沦陷时期女性杂志比较
第28卷 第4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Vol.28 No.4
2011年8月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Agu.,2011
期各种流行文化的主轴基调下,一并与文学传播发 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7] 封德屏.台湾人文出版社30家[M].台北:文讯杂志社,2008.
展呈现多元交织,不只成为20世纪以来华人通俗文
[8] 文化建设基金管理委员会.台湾流行文艺作品调查研究[M ] .
学/ 文化的发展重镇,亦是华人/ 台湾文学发展的一 台北:国家文艺基金管理委员会,1995.
条重要脉络。 [9] 孟樊,林耀德,等.流行天下—当代台湾通俗文学论[M ] .台
北:时报文化,1992.
[10] STOREY J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李根芳,周素凤.台
参考文献: 北:巨流图书公司,2004.
[1] 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 [11] 高宣扬.布尔迪厄[M].台北: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版社,2007:6. [12] ESCARPIT R .文学社会学[M].叶淑燕,译.台北:远流出版社,
[2] 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1990 .
社,2002:218. [13] 林淇瀁.书写与拼图:台湾文学传播现象研究[M ] .台北:麦田
[3] 范伯群.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社,2001.
2010. [14] 叶雅玲.流行文化与文学传播—皇冠研究[D].台中:东海大
[4] 孟樊.台湾出版文化读本[M].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 学,2009.
[5] 封德屏.台湾文学出版—五十年来台湾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三[M].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6. (作者系岭东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
[6] 陈信元.出版与文学—见证二十年海峡两岸文化交流[M ] . 授,博士)
上海沦陷时期女性杂志比较*
—以《女声》和《天地》为中心
涂晓华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
摘 要: 沦陷时期的上海有两份以女性为主导的刊物,即佐藤俊子主编的《女声》和苏青主编的《天地》。通过具体
分析苏青与《女声》编辑关露的关系,发现《天地》与《女声》杂志都以追求女性本体意识为宗旨,但《天地》是一份有
闲妇女的文化消遣杂志,而《女声》则是大众妇女启蒙杂志。这两份以女性为主导的媒体在扩展女性话语、开辟讨论
女性问题的言论空间上有其各自的功效。
关键词: 《女声》;《天地》;新女性;启蒙
I206.6 A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