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被子植物起源与系统发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被子植物起源与系统发育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历来植物学界争论最多的论题。 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 被子植物的化石在白垩纪(1.36~0.9亿年)爆发性地大量出现,许多人弄不清原因,如达尔文就说:“被子植物的起源简直是可恶的神秘事务”。 古生代起源说 主要根据是在南非二叠纪的地层中发现舌羊齿Glossopteris,这种舌羊齿为乔木,单叶互生,具单网脉,具有单性的生殖结构,双气囊花粉,胚珠生于壳斗。舌羊齿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中间类型,又被当作现代被子植物的出发点。Camp, Thomes, Eames主张被子植物起源不迟于古生代的二叠纪。张宏达提出的华夏植物区系理论亦认为,有花植物应该在泛古大陆Pangaea还未有解体之前就已经产生,支持有花植物起源不迟于二叠纪的观点。 关于泛古大陆集合、解体的模式Valentine J. W. (瓦伦丁)和穆尔(Moores E. M.)1972年提出一个理论,寒武纪前(5亿年前)存在一个泛古大陆Pangaea I,寒武纪后这个泛古大陆解体,在奥陶纪至志留纪(4.1~3.5亿年)由四个大陆组成地球:部分北美和部分西欧组成的大陆;欧州和北美组成的大陆;乌拉尔以东和阿尔卑斯以北的亚洲的大陆,以及由非洲、南美、印度、澳洲、南极洲组成的冈(贡)瓦纳大陆。二叠纪—三叠纪(2.1~1.7亿)年又出现了统一的古陆,称为泛古大陆II Pangaea II。不久,(在三叠纪~侏罗纪末),泛古大陆延伸到美洲中部赤道鞑蒂斯海(古地中海)分裂,侏罗纪晚期,澳洲和南极洲脱离了冈瓦纳大陆的主体。南美陆块也在白垩纪末或第三纪早期离开非洲。白垩纪(1.2亿年前)大西洋裂开,北美与欧洲分离,冈瓦纳解体,印度向东北方向飘移,与劳亚古陆结合。 从以上的假说看,关于大陆飘移和板块的学说似乎是有理由的。但是被子植物具有现代意义的花、果化石在白垩纪以前的地层中没有出现,因此大多数学者同意被子植物: 中生代起源说。 在东亚、北美、欧洲等北半球于白垩纪早期才出现无可置疑的被子植物化石。支持中生代起源说的也包括塔赫他间,我国的古植物学家徐仁等。一些在白垩纪以前发现的被认为属于被子植物,例如法国和美国三叠民地层中出现的“棕榈”叶Protopalmophyllum,可能属苏铁类,英国和德国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阔叶树”的叶Phyllites,中能属于买麻藤目或种子蕨目。东格陵兰三叠纪末期的地层中出现颗粒叉网叶Furcula gramulifera最初曾被认为可能属被子植物,后来被证实是大羽羊齿一类的种子蕨,我国江西安源、内蒙古东胜同时代的地层也有。从印度侏罗纪地层中出现的印度同型木Homoxylon,Caytonia开通尼亚,它们的营养叶、脉序以及大孢子叶都有些象被子植物,但它们具有单性花,大孢子叶并不闭合,胚珠裸露,与原始的被子植物并无直接的亲缘关系。 古生代起源说。 一般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末期,不早于白垩纪,但我国地质学家潘广在辽宁侏罗纪的地层中找到被子植物的化石:胡桃科枫杨属的果序化石,甚至有单子叶植物的狗尾草,因此被子植物的起源有可能早于白垩纪,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被子植物不可能一开始就具有完善的输导组织及花果结构,输导组织的的演化大约需要1亿年时间(张宏达),被子植物从发生、发展到完全取代裸子植物成为地球上的占统治地位的植被,是从渐进式的进化,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引起了跳跃式的发展,这就是被子植物到白垩纪早期突然之间大量出现的原因。张宏达认为要经过萌芽阶段、适应阶段、扩展阶段到全盛阶段,认为被子植物的起源应不晚于三叠纪。 被子植物的起源地 1.北极起源说(高纬度起源说) 由Heer所主张。其理由是格陵兰岛发现过木兰科及金毛蕨科植物的化石,认为有花植物从北极圈开始,然后向南迁移,有三条迁移路线:由欧洲到非洲;由欧亚大陆到中国、日本,再向南到马来西亚、澳洲;由加拿大经美国进入拉丁美洲。 这一假说有两个问题:极地植物区系无论现代还是化石都相当贫乏;两极是变动的,现在的北极不一定是过去的北极,太阳与地球的倾角现在为23度30分,过去则达到35度。 北极起源的假说被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热带起源说(中低纬度起源说) 北极起源的假说被否定之后,热带地区集中保存了许多较古老的被子植物吸引了系统学者们的注意,并提出热带起源的设想。塔赫他间提出从印度阿萨姆到西南太平洋的斐济是被子植物的起源中心。Smith A. C.则认为被子植物的起源中心位于日本到新西兰之间,他们的依据都是斐济存在着木兰目的Degeneria vitiensis,这种植物具有受精前保持开放的单心皮,是比较原始的性状。我国学者吴征镒亦主张被子植物在热带起源。 热带起源有三个地点: 热带亚洲:吴征镒认为“我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

文档评论(0)

zhuanqmf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