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做的3号篆刻课件44
* * 第一课:中国印 中国情 设计师最终将这个运动的创意图案与中国古老的传统印章相结合。创造了这方体现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的印章,这是古老的印章艺术新的功能,它作为一种文化形象出现。 篆体文字一方一景很有图样化,虚和实的关系非常好。关于汉字问题,我们这个馆还有一个特点,外面有一个一点点凸出来的,中国建筑立面叫椽子,这个椽子每面有31个,也用了篆体文字,东面写个“东”字,南面写个“南”字。它还有一个作用,这是一个通风洞,这个洞用篆体文字做成一个印章,非常有中国特色,我也特别喜欢这个印章。 地方馆以篆体文字做装饰,后面一圈白色,中国的篆体字,内容是24个节气,有48个字在里面。? 1.篆刻的历史----篆刻的历史 印章的出现和使用,大致是始于殷商 秦以前,各种刻印均被称为玺。 秦以后,皇帝使用的印独称玺,臣民使用的只称“印”。 汉代诸侯、王太后使用的印亦称玺,将军印称“章”。 唐武则天以玺音近“死”,而改称“宝”。臣民则历代沿用“印章”、“印信”、“图章”、“符”、 “押”、“等。 元代以前,印章一般由专职工匠刻制。元明以后,文人自篆自刻逐渐代替,形成“篆刻”这一独立的艺术形式,与书画相应成辉。 2.识篆--- 篆刻中最常用的字体是汉篆、小篆,间或亦用大篆。 小篆又称秦篆,秦代丞相李斯所作,又称“斯篆”。字型长方,上密下疏,笔画化圆转均匀,沉着遒劲。 小篆 汉篆 3.历代篆刻与流派--历代篆刻与流派 A.古玺 日庚都萃车马 常骑 3 .历代篆刻与流派--历代篆刻与流派 汉印字体笔画流畅,风格各异。 西汉 滇王之印 朔宁王太后玺 汉印 3.历代篆刻与流派--历代篆刻与流派 古人封缄竹简、货物时盖有印章的泥团,在纸张普及使用之前被广泛使用于官属衙门,因其忠实记录了用印者的身份,展现了文字统一后秦小篆的运用。 铁官 封泥 又称生肖印、形肖印等。或是纯图画印,或是画中附有文字。 肖形印 E.隋唐宋元印: 魏晋以后,印多为金质或者鎏金的铜印,但文字草率,远远逊于汉印。 F.明清的流派印章: 元末,王冕开始用浙江丽水青田石治印,从而开创了文人、学士治印的理想材料。从此书画家、收藏家、文人墨客对印章的鉴赏、录用、研究、收藏,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篆刻艺术。使得秦汉印章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潮时期以后,到了明清又得到继承和发展,并开始形成各种流派,成为篆刻艺术崛起的新时代。 ⒈打磨石料 F.明清的流派印章--明清的流派印章 1.文彭、何震与皖派 2.程邃与歙派 3.丁敬与浙派 4.邓石如与邓派 5.吴昌硕与吴派 6.齐白石与齐派 朱文(阳) 白文(阴) 汉印的特征:横平竖直,多为白文,字势下蹲,饱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