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关于民国时期广西农民贫困、农民负担与农民生存状态的内容,以前学术界专门进
行研究的并不多。虽有一些著作和论文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往往是在讨论当时广
西农村社会的一般状况时才顺带提及,这种一般性的描述,似显零碎,有待进一步深入
研究。笔者选取这一目前学界研究稍显薄弱的方面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且
对该内容的分析探讨,可以为当今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提供有益的历史借
鉴,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内容上主要述及了民国广西农民负担
的沉重,农民贫困现象的普遍,农民生存环境的险恶,并从多方面分析了造成当时农民
日益贫困的原因所在。其中,农民负担沉重是主要原因,而农民负担苛重的深层原因又
于封建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缺少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的地主阶级统治性质。此外,
社会环境的动荡、政策的朝令夕改、战争的此起彼伏、自然灾害的频繁光顾、农村文化
教育事业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等等都共同促成了农民贫困的加剧。
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选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意义、范围和论文的写作方法,
并对相关概念所涉及的范畴与相互关系作了必要的说明。
正文部分从探寻民国时期广西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出发,描述了当时农村土地明显的
集中现象,地主对农民土地兼并的步步进逼;揭示出农民贫困的根源在于封建的地主土
地所有制。
接下来指出,在农民缺少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农民被迫以苛刻的租佃条件
换取地主的土地来耕种。农村租佃关系不断发展,地主对农民的地租剥削不断加重。自
然而然的是,地租剥削越重,农民越穷困,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也就更加活跃。所以,
与此同时,高利贷者也乘机向农民百般盘剥。而新旧桂系当局又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
政权,为巩固统治、支付战费和满足享受,他们不断与民争利,加重田赋,加派苛捐杂
税,农民处境迅速走向赤贫化。
社会环境的动荡,政局更迭的频繁,政策的朝令夕改导致财政金融秩序的紊乱和通货
膨胀的产生与加剧,地主、官僚、富商和高利贷者把危机和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受害
最深的依然是农民。
长期的战争环境对农业和农村的摧残是触目惊心的。战争不仅毁了人民的家园,而且
使许多农民出身的军人在战场上伤亡,一批又一批的壮丁被征兵服差,农村劳动力所剩
无几,田地荒芜,农民的苦难加深。
此外,国家积贫积弱,政府腐败无能,用于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的经费必然
少之又少。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和卫生健康状况的不堪也就顺理成章了。
正文最后部分谈到新桂系在发展农业和缓轻农民负担的作为上口号多于行动,样子十
足,成效不著。“减租限田”的调子多次弹起,但终究不过是一句空话,农民并未得到多
I
少实惠。
结语部分对民国广西农民贫困和农民负担苛重的原因作了具有逻辑性的综合论述,并
阐明了正视当代农民负担问题和减轻农民贫困的必要性。
本论文在掌握和梳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
则,运用历史比较法、叙述法、史料记载与实地访求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数据
量化统计与定性分析相印证等研究方法,力图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多维度
系统地阐述民国广西农民贫困和农民负担苛重的历史事实和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尽量作
到多学科综合研究。文章结构较为合理,层次较为分明,逻辑性较强,行文较规范,对
有些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笔者认为,研究这一内容有利于我们对当时农民
生存状态作出理性回顾,以史为鉴, 从而对未来走向更为科学的前瞻。
关键词:民国时期 广西 新桂系 农民贫困 农民负担
II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farmers’ poverty, burden ,and living condition in Guangxi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s not been done enough by academia. Although some works
and papers concern this aspect, th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