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早期国别体史籍.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国别体史籍

《国语》介绍 (一)??? 作者与编订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作者,宋朝以前都认为是左丘明作的。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书其愤,思垂(垂,流传下去)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 ? 班固说:“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及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 “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于天汉。”(同上) 吴韦昭说:“昔孔子发愤于旧史,垂法于素王,左丘明因圣言以摅意(摅shu意:抒发情意),托王意以流藻,,其渊源深大,沉懿雅丽,可谓命世之才,博物善作者也。其明识高远,雅思未尽,故复采录前世穆王以来,下迄鲁悼、智伯之诛,邦国成败,嘉言善语,阴阳律吕,天时人事逆顺之数,以为《国语》。”(《国语解叙》) 素王:古代道家称有王之德,但不必居王之位;特指孔子。孔子修《春秋》代王者立法。素:虚位。 藻: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沉:深切、长久;懿:美,美德。 唐刘知几说:“《国语》家者,其先亦出于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起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别为《春秋外传国语》。”(《史通·六家》) 自宋朝刘世安、吕大圭、朱熹、郑樵,直到清朝尤侗、刘逢禄、皮锡瑞、康有为都怀疑左丘、左氏、左丘明三个人不是代表一个人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国语》出自何人?说者不一,然依汉人所说左丘明为近,所记之事,与《左传》俱迄智伯之亡,时代亦复相同。中有与《左传》未符者,犹《新序》、《说苑》同出刘向而时复抵牾,盖古人着书,各据所见之旧文,疑以有疑,不似后人轻改也。” 《国语》最初编者应是左丘明。 (二) 《国语》体例和思想倾向 1、体例特点 1)按国别叙述史实; 2)以记言为主,较接近于《尚书》。 3)史料汇编性质,不是著述体的历史著作。 《国语》有些文字比较古奥,很象《尚书》;《鲁语》的风格接近《论语》,《楚语》的文词讲究排比。全书文风、语言不统一。 2、思想倾向 1)与儒家接近,和《左传》比较一致,主要反映在尊周、崇礼上。 葵丘之会(前651年),天子使宰孔致胙于齐桓公,且命无下拜。桓公召管仲而谋,管仲答:“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于是,桓公出见宰孔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尔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为天子羞。”遂下拜,升受赐。 将《周语》和其它记载各国史事的资料并列排比在一起,说明编者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思想淡薄。《国语》对周天子的腐败暴虐敢于如实记载。 2)在民神思想上基本与《左传》一致。 3)虽然接近儒家,但对其它各家的观点并不排斥。 3、《国语》对中国史学史的贡献 1)体例上贡献。《三国志》受其影响。 2)保存的历史资料,为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重要参考。 《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下迄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前453年),共记了约500多年的史事。 《国语》中箴言戒语: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3)《左传》与《国语》的比较 《左传》记周事很略,《国语》则记有穆、恭、励、幽、宣、襄、定、灵、景、敬等10王的大事。 《左传》记齐桓公霸政事业很略,《国语》的《齐语》则传记管仲相齐的政治建设。 《左传》对于越灭吴的记载很略,《国语》的《越语》则记载特别生动详明。 司马迁修《史记》,把《国语》作为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选文: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 说明:选自《国语》卷3《周语》 单穆公()名旗,周天子的执政大夫。 景王(前544—前520年在位),东周第十二任天子。二十一年:前524年。 第二节???? 《战国策》介绍 (一)编订和版本 1、??该书性质 原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有关策士们游说各国诸侯的言论资料。 刘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重复,得33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齊为立,如此类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其事继《春秋》以后,迄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战国策书录》) 糅:混杂,糅莒,掺杂混合。莒,通“旅”。 “中战国策书”,是中秘所藏的《战国策》。 “中书余卷”,是中秘所藏《战国策》余卷。 “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只有国别的文章只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