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第3章第三次飞跃.ppt

河北工业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第3章第三次飞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工业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第3章第三次飞跃

第三章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 第三次飞跃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 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 改革是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 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化、民族化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后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南斯拉夫、朝鲜、古巴、越南、老挝、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蒙古、柬埔寨、东德、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 20世纪90年代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剩下“一大四小”: 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 今天社会主义处于低潮。 二、社会主义改革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在挫折中不断前进,开辟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变革时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浪淘沙。社会主义在锻炼中成长,不合格者就会被历史淘汰。 不进则退。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飞跃发生在改革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全面加速发展的新时代: 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悄然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已由热战转变为冷战、对峙、对抗关系;现在又转变为共处、竞争、斗争关系。 社会主义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不断改革。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 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生产力 生产力 生产力 四、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基本矛盾概念,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去解决。 邓小平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任何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无矛盾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五、改革和发展是社会主义 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 1、改革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能够通过自我完善解决自身矛盾。 改革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质变,它是在肯定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的一种量变和部分质变的渐进过程,是自觉的扬弃过程。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 苏联东欧的教训就是没有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改革失去了方向而走入歧途。 2、 发 展 发展是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 社会主义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大胆改革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在竞争中与资本主义比优越性、比凝聚力、比吸引力,比谁能有效地吸收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发展生产力。 六、改革是社会主义 国家化、民族化的要求 社会主义在某一国家的实现,必须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使社会主义在实现形式上具有国家特色和民族特色。 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模式由“一”向“多”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 改 革 历 程 一、南斯拉夫改革 二、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四、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南斯拉夫改革 1950年南斯拉夫就开始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进行改革的。 南斯拉夫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迫的,是苏南矛盾激化的结果。 探索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模式。 南斯拉夫 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 1963年南修改宪法,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 战后,南斯拉夫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 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向关系不和,加上铁托不甘受制于苏联,1948年,南和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苏联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 1949年,情报局公开斥责南斯拉夫“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人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 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后,南苏关系开始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 以后,南苏关系一直在处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没有加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军事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1892年5月—1980年5月) 铁托生在克罗地亚的一个贫农家庭。他的童年生活非常艰苦,15岁就外出谋生,先后当过放牛娃、饭馆招待员和学徒工,并在国内及捷克、奥地利和德国当过五金工人。 20岁时,他加入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 1913年,应征入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因鼓动反战而受处分,后被沙俄军队俘获。 1920年他回国参加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组织工人开展革命斗争。 1935年,铁托以巴尔干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