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说《道德经》
浅说《道德经》 一、地位作用 1、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短短五千言,涉及哲学、科学、政治、宗教诸多方面,不仅包含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方面的基本素材。而其它任何一部“经”书都不具有这样浩大气魄。 2、 《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 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 经》排第一,《道德经》排第二。海外粉丝哲学家黑格尔、尼采,文学 家托尔斯泰等都认真研读过《道德经》,并从中获益。前任德国总理施罗 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 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3、《道德经》历来是帝王之学。帝王之学,也就是做领袖的至高学 问。历史上,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朝的盛唐气象,清代的康乾盛世,都 是用“黄老哲学”治国。(黄老即黄帝和老子) 4、 《道德经》被学界公认人类最高智慧结晶。鲁迅先生说:“不读 《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力量不会因为横冲直撞而增大; 身体不会因为踮起脚尖而增高; 智慧不会因为喋喋不休而增广; 成功和幸福,不会因为孜孜苦求而乍现眼前; 打开一把锁,推开一扇门,走进一间雅室,其实只需要一把小小的钥匙。 这就是《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的。 二、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论述的只是两个问题: “道”与“德” 《道德经》通篇只论述了两个问题—— 道 德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共81章。上篇起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宇宙本根,故称“道经”;下篇开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言处世之法,故称“德经”。 “道”是老子思想体现的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指客观自然规律。 《 道德经》中的“道”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是人对于“道”的把握和顺应,是修道者对规律的顺应。 《 道德经》中的“德” 道:客观规律, 德:顺应规律! 简言之— 道的十大特征(规律) (1)虚无 (2)自然 (3)清净 (4)无为 (5)纯粹 (6)素朴 (7)平易 (8)恬淡 (9)柔弱 (10)不争 蕴含的教育思想 1、“不言之教” (重视身教、做出榜样) 2、“尊道贵德” (符合规律、育人以德) 3、 “培养圣人”(培养领袖、德才兼备) 4、 “明白四达”(素质教育、开放自主) 5、 “执古御今”(知行合一、学用结合) 6、“无知无欲” (禁绝邪伪、仁爱贵德) 三、章节解读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常:原本的,恒常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为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 “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用言词说出来的 ,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经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很幽深的;极远极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简析: 这一章是《道德经》总论。说明“道”是一个混沌存在,说不清,道不明。“道”生出“有”和“无”,也就是阴和阳,阴阳交汇产生天地万物。“道”的存在可以通过“无”的状态下悟得,也可以在“有”中获得。“道”是宇宙本源,参透了这个宇宙真谛,就能大彻大悟,就能认准万物变化之法则。 启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任何人为的对无形的客观规律的描述,都很难真实全面的反映客观规律的本身;任何人为的对有形物体的描述,都不能全面反映物体所包含的信息。 牛顿通过苹果落地的启示,努力地描述了他对宏观物体之间力的作用关系的认识,就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这个表达公式在宏观世界一直都发挥了它的作用,但是到了微观世界,就很难适用,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很好的解决了微观世界物体间力的关系,也用公式做了表达。这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网络传播法规(自考14339)复习必备题库(含答案).pdf VIP
- 2023-2024学年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doc VIP
- 202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x VIP
- A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优化研究.doc VIP
- 2019-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和技巧.pdf VIP
- 昆虫物种识别与分类的现代分子方法.pptx VIP
- 精神科团体心理治疗.pptx VIP
- Z公司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路径探讨.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